周德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目前高中物理教學面臨著全新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日益突出,甚至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新課改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物理教學方法與策略的變革、創(chuàng)新與提升勢在必行。每個高中物理教師,都應轉變、革新思想觀念,探索并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科學的改革,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物理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高中物理教學是拓展學生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做好高中物理教學,十分重要而緊迫,是新課改下廣大教師所面臨和完成的課題。在此基礎上,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從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開設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結合信息化教學等三個維度系統(tǒng)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
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yōu)楹诵?,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下,采取單一灌輸的教學策略,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使學生在被動的接受中,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了抵觸、厭惡等心理。為此,高中物理教師應從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轉變出發(fā),徹底摒棄以往“師道尊嚴”思想的束縛,堅持并落實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尊重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學習和探究,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提出問題和疑問,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比如,在教授《落體運動》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這種模式對學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教師應盡可能地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例如,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利用這段時間,自由地學習本課程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感受自由、平等的學習氣氛,滲透物理學科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主動地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通過對話和交流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同時拉近師生的距離。和學生交談時,老師要用親切親切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學生內心的抵觸。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教學,可以說是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發(fā)展的產物,它能為知識呈現方式的變革,教學容量的擴大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機遇。高中物理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規(guī)律和原則,主動學習,自我提高,使自己具有較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從而將多媒體等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數字化的加工和處理,再通過圖片、動畫或視頻等形式,創(chuàng)造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視覺和聽覺等多個層面,刺激學生的感官,真正優(yōu)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理解、掌握和消化知識。
舉例來說,在教授《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在現實生活中,運動和力的知識隨處可見,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筆者運用了信息技術,把生活現象呈現給了學生,讓他們在直觀、熟悉的環(huán)境高中習。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此,筆者引入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本課程開課后,筆者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幾組圖片,通過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在展示過程中,筆者將會通過一些實驗錄像,對學生的牛頓第一定律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設立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檢驗學生知識理解和記憶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的重要手段。為此,高中物理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巧妙設置,努力研讀語文教材,提煉并把握其中的重點、難點和要害,結合學生的認識和思維,設計啟發(fā)性、開放性問題,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促使學生以主體性的立場,展開自主學習、深入探究、提高學習效果,逐步推進課堂教學的開展和進行。
舉例來說,在教授摩擦力時,這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和方向的判斷。教師要給學生在新課程背景下思考的空間,因此,筆者通過提問,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課前,筆者先讓學生熟悉課程知識,然后,筆者從教材中提煉出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啟發(fā)學生學習思考,產生靜摩阻力的條件是什么?靜摩擦力大小如何測量?在提問之后,筆者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待學生得到答案后,筆者再讓學生回答問題,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通過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總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重點,是提高教學效果,全面貫徹新課標理念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角色、責任和使命,端正教學態(tài)度,重視思想觀念,時刻關注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變化,正視傳統(tǒng)教學的缺點與不足,結合學科特點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進行積極探索,讓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設置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結合信息技術教學等創(chuàng)新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巧妙實施與應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高,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宏偉.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對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249-250.
[2]朱志文.基于微課的高中物理分層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279-280.
[3]王偉君.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1,23(0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