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珊珊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情境教育。學生在情境教育中的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本,同時獲得自身欣賞能力的提高。隨著教育教學的科學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繁瑣,影響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入理解,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將情境教學引入小學語文教學,則能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將從具體的教學實例出發(fā),以下方面對情境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
情境教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知道語文閱讀中的很多課文,由于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知識掌握,需要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真正進入情境中,感受情境,體會情感,讓情境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更好地理解課程的內容,深入掌握課程知識和內容。而為了實現(xiàn)情境教學的有效開展,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進行分析、理解、研究與實踐,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聯(lián)系實際生活
許多理論研究表明,與生活相關的學習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學生學習經驗不足、以具體形象為主導的思維方式,使得教師的教學難度系數(shù)增加,同時素質教育下,也給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課文內容,選擇適合學生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以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
例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一課程內容時,其文本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雨后上學路上鋪滿法國梧桐樹葉的街道,以景色的描寫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整個文章語言清新自然,也符合小學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fā),說說自己上學路上和放學后的看過的風景,在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后,由教師順勢導入新課教學。講授課文時,教師要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實踐,促使學生可以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除此之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一些學生可能不了解桐樹樹的樣子,為了避免學生因此產生認知理解差異,教師就可以進行具體的生活實物帶入,找?guī)灼嗤涞臉淙~帶入到課堂,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感受,通過這一實際的方式,讓學生對文本認知更為透徹。
二、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伴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教育設備不斷更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學會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播放適當?shù)囊纛l、視頻的方式,將優(yōu)美的文字轉化為更直觀的圖片、視頻、音頻等,以利于學生的記憶。特別是對于一些遠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直觀的課程導入,以促使學生可以真切的理解文本意象。
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一課程時,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難讀,意境深遠,學習時如果沒有很好地輔助,是需要學生進行抽象的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很難的一點。因此,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促進學生的形象認知,教師在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可以利用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有效結合,以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問學生:你見過瀑布嗎?在有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聯(lián)系其他學生一起討論看到的瀑布。之后,教師可以在給學生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讓學生看到畫面,感受飛流三千尺的雄偉壯麗。最后,讓學生討論通過視頻觀看廬山瀑布是什么樣的感覺?是否與詩人看到的感覺一致?透過這些趣味的活動開展,拉近學生與詩文的距離,消除兩者中間的隔閡,讓學生感受作者看廬山瀑布時所表達的浪漫情調,加深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
三、分角色扮演
小學階段學生活動好動、模仿能力強,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認知特點,對于一些有情節(jié)的課文,讓學生可以提前預習,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組進行扮演角色。通過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提出表演的優(yōu)缺點。透過對話,讓學生可以更深入了解人物情感,并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課程內容時,這一文本敘事性強,情節(jié)發(fā)展充滿趣味性,同時文本中也插入了很多對話,來講樹和鳥之間的友誼—樹被人砍掉了,鳥一直在找樹。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特點,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體會中,可以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增強自身熱愛自然、保護樹木的環(huán)保意識。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小鳥一直在尋找朋友的煩惱。讓學生想象一下,當自己突然無法與好朋友取得聯(lián)系,是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通過增強學生感同身受的意識,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保護樹木和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同時在活動開展中,教師應在角色扮演和朗讀過程中給予指導,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情感,深入理解文字。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情境教學與課堂知識融合的重要性,學會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學習并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xiàn)文本情境,來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創(chuàng)建相關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再以生活與教材情景的結合,用語言生動地描述教材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巧妙創(chuàng)設方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8(40):50.
[2]周文榮.淺析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新課程(中),2018(03):113.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湖田小學 江西 宜春 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