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印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日常應用最廣泛的科目,其中包括背誦、認字、習作各個方面,其中,寫作是通過認字、組詞、組局后學生邏輯與感情拼接而成的結(jié)果,也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部分,教師通過學生的作品判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情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從中對學生的價值觀、社會觀有所了解并及時加以改正?,F(xiàn)在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而導致學生面對寫作有抵觸情緒,學生無法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本文就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方法展開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習作方法;教學方式;小學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242
引言
當下的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應試教育對寫作的教學過于生搬硬套,沒有很好的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結(jié)合。其實,語文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更容易用于生活,寫作的練習往往更能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對課堂外事物觀察的闡述能力,為小學升入中學后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打好基礎。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架構(gòu)起一個屬于自己的表達系統(tǒng),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較其他部分的學習相對有一些難度,所以學生對于習作有抵觸情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在習作方面的積極性[1]。
現(xiàn)今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
(一)過分注重理論知識,導致學生無法正確學以致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應試目的,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輕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仁人、事、物,并通過觀察運用所學語文知識進行正確的闡述和積極的思考,為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更好的理解知識。而大部分教師采用“直灌”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導致學生在面對某些問題時,無法下筆進行寫作。
學生對詞匯積累不夠或不會合理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詞匯、修飾方法、語言創(chuàng)作風格是小學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組成元素,而一些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對學生提出好詞好句的積累,但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使積累的好習慣成為了學生的“任務”;同時,更有甚者為了應試,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好詞好句的積累不做要求,只針對考試內(nèi)容進行學習,更加破壞了學生對習作部分的培養(yǎng)[2]。
教學過程中的寫作模版,破壞了學生的想象力。
一些教師,為了應試,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模版,學生只需要“填空”就可以完成一篇所謂的“習作”,這種教學方式,大大破壞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限制了學生在習作方面的發(fā)展和想象空間,切斷了學生自身的寫作思路,對學生的學習觀念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提升語文教學的策略
對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進行引導。
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中習作題目是“我的心愛之物”,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交流的方式,提前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心愛之物寫一個100字左右的簡短介紹,在課堂上介紹給其他同學,通過課堂交流,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物品有所認識并加深情感,對課下學生拓展自己前期簡短介紹加以補充完成一篇習作提供寫作思路,發(fā)展學生對物品進行情感描寫的能力加以培養(yǎng)。
積累詞句通過合理的方式互相溝通和學習。
學生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文章《只有一個地球》學習后了解認識保護環(huán)境 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手抄報展覽活動,在內(nèi)容上要求學生抄寫一些生活中收集到的環(huán)保標語,再自己編寫一些環(huán)保標語,從而達到良性的習作模仿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動手能力;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反戰(zhàn)”系列課文學習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一些“反戰(zhàn)”題材的電影,并展開討論或是組織辯論課堂,組織學生課下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做到對學生的引導不僅僅在“寫”同時注重口頭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3]。
開展課堂互評活動。
在習作課堂后,將學生的文章作品進行班級展覽,通過投票或其他方式選出自己心中的好文章,并在課堂上進行一到兩分鐘的點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欣賞和學習他人的良好美德,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思維組織能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結(jié)束語
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往往比低年級的學生更具有思想認識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對這一點加以合理應用,培養(yǎng)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構(gòu)建自己的框架,做到無論在書面還是口頭表達上,話語準確、通順、值得推敲。新課改要求下,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師如果單一的為應試教育進行教學則違背了教書育人的本質(zhì),將課堂融入日常生活,為處于受教育年齡段的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是作為教師的本職工作。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是對自身工作質(zhì)量的義務。帶領學生將習作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為學生即將升入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魏水鳳《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方法探究》【J】.育人星空,2020,11(2);146-147.
[2]趙宏斌《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育人星空2020,11(2);147。
[3]毛益松《探索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的新方法》【J】.基礎教育2019,12(3);70。
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