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霄
【摘要】現如今社會與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度越來越高,而且在新課改背景與要求下,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需要家長與學校聯手合作,這樣才能夠保障小學生在校期間與在家期間都能夠得到更好地保護與保障。為此,文章將主要研究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提出幾點優(yōu)化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常見問題;優(yōu)化策略
良好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的絕大多數活動空間就是家庭和學校。因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發(fā)揮積極作用,更需要家長發(fā)揮積極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落實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會認為教育教學是學校的工作,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在校期間的一切活動都應該由學校負責,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對的。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為了能夠保證小學生心理健康,家長也要用于承擔責任。
一、家校合作模式對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直接影響其心理的形成,人在形成世界觀的時候,通常是大腦中的神經元感知外面的世界。小學生雖然還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過程當中,但是已經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認識與看法,此時如果不合理的加以引導是非常危險的。相對而言小學生的活動范圍比較規(guī)律,主要集中在家里和學校,所以家里與學校是小學生建立人生觀與價值觀道路上的重要場所。所以,如果只關注一個場所而忽視另一個場所,不能夠全面的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能夠及時讓家長知道小學生目前的心理情況、學習情況等,而學校也能夠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反饋等,更好地掌握小學生的心理,有利于學校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措施。此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就應該家校合作,因為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對小學生的管理時間都是有限的,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夠保證小學生始終在家長或者學校的管理、監(jiān)督之下。
二、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受教育觀的影響,小學生心理壓力過大。
在應試教育下,無論是學校,還是小學生家長,都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很多小學生由于考試、作業(yè)難等情況造成了心理壓力太大,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小學生家長與學校都會給小學生灌輸讀書才是唯一出路的思想,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小學生很少會有娛樂的機會,很少會有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時間,長期下來很多小學生都會在心理積壓很多的壓力,而學校與家長往往容易對此忽略,這樣容易使孩子性格變得孤僻,甚至誘發(fā)一些心理問題,例如抑郁。
(二)因考試升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壓力過大。
現階段很多家長和學校的老師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對于一些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其學習上的壓力還要更大一些,因為高年級的小學生往往需要面對升學考試的壓力。所以現在很多高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壓力真的是非常大。在這種高壓之下,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
三、家校合作模式下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討
(一)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意識
想要持續(xù)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家長與學校必須要建立合作意識、達成合作共識。首先要改變小學生家長的傳統意識,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后自己就什么事情都不需要操心了,一定要時刻與老師保持良好互通,這樣一旦孩子在學校出現了突發(fā)情況,老師也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家長。此外,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必須要時刻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關愛。
(二)建立家校心理教育聯動活動機制
學校和家長之間需要建立心理教育聯動機制,使雙方聯系與關系不斷增強,穩(wěn)定學校和家庭的關系,從而落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需要定期舉辦家長會,或者可以舉辦“家長開放日”等親子互動活動,家長和教師通過及時交流,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掌握恰當的教育技巧。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負責監(jiān)督,引導學生樹立合理正確的學習習慣,逐漸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目前,很多小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缺乏良好的學習體驗感受,從而產生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無法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有義務與家長保持積極互通,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常性的與家長保持聯系,讓家長能夠時刻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三)加強家長的心理指導技巧
當前很多家長已轉變了傳統的學校教育觀念,但是在落實過程中還存在偏差。如,小學生如果在考試中沒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罰,這種老一輩的管教方式已經不適合現代學生了,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而且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惡化。教師也要靈活的調整教學思路,針對不同類型特點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要增加耐心,對待一些心理壓力大的學生一定要及時進行疏導,正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促進改革學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更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健康水平。通過家校合作方式,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曉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184-185.
[2]胡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198-199.
[3]寧成爽.探索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家校合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229.
[4]任云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33):29.
[5]郭慶軍.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