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娜
摘要:高職學校輔導員,如何發(fā)揮其崗位優(yōu)勢,結合新生特點積極開展始業(yè)教育,引導學生朝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發(fā)展,是輔導員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新生;始業(yè)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2-299
每年金秋,高校的輔導員都會迎來一批新生,這些學生懷著期盼而又好奇的心理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站——大學。高校是學生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這里,新同學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及其學習目標、面對的人際關系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轉折點“過渡”得好與不好,直接影響到一生的成長。特別是在當前就業(y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高職學校輔導員,如何發(fā)揮其崗位優(yōu)勢,結合新生特點積極開展始業(yè)教育,引導學生朝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發(fā)展,是輔導員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職學校新生的共性特點
1.生源素質較差,道德品格不太好,自制力差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招生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高校已由“精英教育”變?yōu)榱恕按蟊娊逃保S多普通高校,特別是普通高職院校為擴大招生規(guī)模面對生源不足時,往往采取降分錄取。高職學校錄取的學生往往為中學的“差生”,高考成績各科幾乎都不及格,且多數來自偏遠的農村,許多學生的父母為了生計長期在外打工,無暇教育和關心他們,這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理由時沒能得到及時的引導,導致他們存在著許多陋習,如在校園內抽煙、喝酒、打架斗毆、沉迷于網絡游戲、睡懶覺、曠課等現象都時有發(fā)生。
2.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也許中學階段學生的目標和家人的期待都是上大學,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所以大家都為之而努力。一旦到了高職學校后,或許是由于他們對高職學校階段的學習任務了解甚少,或許是抱著想放松的心理,認為高考結束后就可以放松了,他們來到高職學校后面對如此寬松的管理方式和學習方式,感覺沒有目標了。人若沒有了目標,就如同駱駝在沙漠中行走。這些學生在高職學校學習方面的表現是:多數學生目標模糊,學習積極性不高,除參加正常的課堂學習外,課余時間多在宿舍上網玩游戲、聊天或收看網絡視頻節(jié)目,從來都不做預習和復習,作業(yè)也是一拖再拖,拖到沒辦法時就干脆借抄別人的。因此,出現了教師課難上、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專業(yè)理論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等方面都掌握不牢固的現象。
3.學習方式策略不適應,理解知識難度較大
高職學校學生本身基礎較差,學習和理解能力偏弱,加之學習方式策略已經由中學的少而細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為多而精和自主性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高職學校的專業(yè)知識相對中學的基礎知識來說也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新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的主動性、自覺性,在學習策略上更注重實踐和積累,這些要求使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適應,他們在困難面前不是克服,而是知難而退,沉浸在網絡虛擬的環(huán)境里,逃避現實,最終發(fā)展到多科目補考、重修,少數學生還面對著學校的學業(yè)警告,畢業(yè)對他們亮起了“紅燈”。
4.心理調適能力差,心態(tài)不成熟
大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存在著明顯的兩面性,正是個體走向獨立與成熟的關鍵時期,其各方面的發(fā)展也很不平衡,容易引起多種沖突與矛盾。面對完全陌生的同學、老師以及新的環(huán)境,一方面他們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和與人交往、擴大自己交際圈子的主觀愿望,但又性格敏感多疑,在與人交往時顯得小心翼翼或害怕與他人交往,面對孤獨感與強烈交往需要的矛盾而無法自我調適;另一方面,多數學生在中學老師對大學的描繪下都對自己心中的大學有著美好的愿望和幻想,但當高考失敗,無奈地選擇到了高職院校時,則會有一種自卑和失落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他們久久不能融入新的環(huán)境,面對幻想與現實的矛盾無法自我調適。如果這些心理矛盾得不到合理的處理和正確的引導,就容易導致嚴重的心理理由,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 、輔導員結合新生特點,開展始業(yè)教育的實踐探索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剛入學時是教育的最佳時機,輔導員要在此時舍得花時間、花精力,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對象積極開展推動認識與適應教育、軍訓教育、學風教育以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等始業(yè)教育的工作。
開展推動認識與適應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一方面,大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品質形成和發(fā)展極為重要的階段,他們有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強烈愿望,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有利于學生成長和成才。然而,在高校的校園里,由于新生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們在價值標準、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遇到實際理由的時候往往容易發(fā)生沖突。在大學新生的人際關系中,理由最多的還是同學之間的關系。若這一理由沒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勢必會影響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因此,輔導員必須在新生入學初對他們進行推動認識與適應教育,可以組織新生們通過熱身小游戲拉近新生之間的身體和心理距離;在推動認識活動階段,通過握手與微笑、連環(huán)自我介紹、圈內圈外介紹等活動,推動新同學之間相互認識。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可以加快新生之間相互認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歸屬感的認同。除開展以上活動外,針對學生自我調適能力差的因素,輔導員還可以通過講解高職學校教育和當前就業(yè)的形勢,讓他們了解各專業(yè)在社會上的發(fā)展前景和市場需求情況;邀請畢業(yè)生回校與新生座談等來增加新生們對高職學校教育的信心。以此積極引導新生認清形勢,學會自我調節(jié)和釋放壓力,從而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新的學習和生活。
河南省濮陽市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