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四大古國之一,中華文明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土地上也有著悠久的音樂歷史,在這漫長的幾千年里,中國的音樂也在不斷的向前發(fā)展,從最初的勞動號子到后來的祈福音樂,從《詩經》、《楚辭》到后來的樂府民歌,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戲劇,從最開始的民族音樂到近代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盛行,經歷了緩慢發(fā)展、逐漸繁榮、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之后,如今的中國音樂類型、內涵也更加豐富。本文將通過三個部分簡單粗略的介紹一下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史:第一個部分簡單介紹一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第二個部分為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特點,第三個部粗略表達一些本人對中國流行音樂的看法。
關鍵詞:流行音樂;發(fā)展史;發(fā)展特點;人文探討
一、流行音樂的發(fā)展
中國的流行歌曲發(fā)源于我國20世紀初期,盛行于抗日站站的民族危亡時刻,后從港臺流行歌曲風靡大陸。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流行音樂的產生從一開始就卷入了意識形態(tài)的漩渦當中,盡管如此,中國的流行音樂還是在砥礪中奮進成長,在困難中前進發(fā)展。
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可分為五個階段,大部分人把第一階段分為1917年至1936年,是我國近代音樂歷史上流行歌曲的肇始與進一步發(fā)展,它產生于我國救亡時代的前夜,最開始以喊叫的形式出現在上海。在這個階段中,出現了一批在那個時代被稱作“家庭愛情曲”或“時代曲”的作曲家、作品以及歌星,例如前期階段的代表人物——黎錦暉,《毛毛雨》不僅是他早期的音樂作品,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他以民間旋律與西洋音樂節(jié)奏相融合,配器模仿了美國爵士樂的風格,基本上采用五聲音階,奠定了三十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模式,這種模式得到了市民階層的稱贊,風靡一時,成為了20年代末期誕生的一抹輝煌;到了以黎錦光、陳歌辛為代表的后期階段,歌曲突破了早期“明月歌舞團”的單一局面,創(chuàng)作的題材更具有多種大眾所需要的視聽效果,為舞廳及樂隊的流行樂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到了30年代,流行音樂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在前期(1937-1949)階段,一大批歌星涌現上海,上海也成為了世界流行曲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黎明暉、黎莉莉等人即該階段前期著名的歌星;而到了后期新中國成立后,流行歌曲的演唱風格變得婉轉且甜美、松弛且輕柔、稍帶了些西方的一些發(fā)聲技巧。歌星的聚集地逐漸從上海向香港發(fā)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錄制唱片的比例也有明顯的增高上升,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影歌雙棲的明星,例如周璇、龔秋霞、李香蘭等人。
到了1970年至1981年,中國流行歌曲進入了臺灣時期,臺灣歌壇逐漸寬泛,也出現了許多以漢語、閩南語等方言為主的民謠歌曲,出現了具有自己特點的時代曲,尤其是臺灣的校園歌曲和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在大陸中國大受歡迎。后來,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歡晚會演出的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在大陸一炮走紅,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公開的港臺歌曲演出。此后,中國的流行歌曲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音樂結合,產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中國的流行音樂也迅速發(fā)展,成為世界流行音樂中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軍。
到了第四階段,大陸、臺灣、香港以及全球其它地區(qū)的華人流行音樂不斷交流,開始出現互相融合、匯聚的趨勢,中國流行音樂逐漸呈現多元化發(fā)展,出現了像潘美辰這類中性風歌手;中國最早的搖滾樂——崔健的《一無所有》;還有到現在還家喻戶曉的香港四大天王——郭富城、劉德華、黎明、張學友。到了1989年時,海外音像制片和卡拉OK開始慢慢引進,傳媒也逐漸市場化,從而促進了追星的火熱現象,也出現了紅極一時的歌星,例如譚詠麟、趙傳、小虎隊、張雨生等人。到了九十年代,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新民謠運動也逐漸興起,比如在中國大陸大家耳熟能詳的《同桌的你》,即是老狼的代表作之一,還有鄭鈞的《回到拉薩》、《赤裸裸》,尹相杰的《纖夫的愛》等等;當然,中國港臺的民謠也逐漸增多,像劉德華的《忘情水》、張學友的《吻別》等等均是至今都還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
到了21世紀,即到了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現代音樂的階段,出現了許多組合像S.H.E,TFboys,還有被大眾譽為華語音樂新流行方向的周杰倫。
二、流行音樂發(fā)展的特點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活躍在大眾生活的日常生活當中,因此,也有人稱它為“大眾音樂”。
從八千多年前開始,音樂就成了中國人民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對勞作的贊頌、對生活暢想的最佳載體,同時也在歷史的變遷中,在地域文化的交融中,中國音樂也一直慷慨地包容著各種不同的思想內容、音樂元素和表達方式,因此形成了中國當今多元音樂文化的現狀。從古代到近代,從大陸搖滾風的吹起到各類題材、體裁的流行歌曲的多樣化發(fā)展;[3]從模仿和借鑒美國鄉(xiāng)村民謠、布魯斯風格到融合國外各種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成果,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經歷過緩慢發(fā)展、百花齊放、引入后禁止西洋音樂、“樣板戲”、更加開放等過程,開創(chuàng)了一條多元并存、多樣化傳播發(fā)展的道路。
流行音樂如此盛行,主要是因為它具備了一下幾個特點:①娛樂性,流行音樂不像美聲,一般不具備很深音樂理論和技巧修養(yǎng),甚至根本沒有什么音樂知識的聽眾都能接受,;②生活性,它可以直接宣泄人的任何感情和情緒;③通俗性,表達的內容很貼近生活,歌詞大多近似白話;④即最重要的流行性,它能夠為一個時期的廣大民眾所普遍稀罕,范圍流傳廣,一般非音樂專業(yè)的普遍大眾都能演唱和喜歡演唱。
三、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現如今,流行音樂在國內發(fā)展的過于迅速,也出現了許多不良現象,可謂是良莠不齊,比如,盲目跟風,過于商業(yè)化越來越多選秀節(jié)目的泛濫,門檻越來越低,隨便出來一個人就可以唱,讓大家對音樂產生很大的誤解等等。當然,這些問題也在大眾的耳朵中慢慢改善,中國的流行音樂還是具有自己的特點的,例如,具有時代性,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等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流行音樂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著,相信這種發(fā)展一定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受到國人甚至是全世界人的喜愛。[2]
總結:
人有喜怒哀樂,音樂同樣也是,每種音樂都有它自己的魅力。流行音樂之所以會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一種音樂形式。是因為綜合了很多其他的音樂形式,旋律的可聽性,還有伴奏的細膩性都是非常強的。音樂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享受,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保持自己的平常心地對待每一種音樂!
參考文獻:
[1]考試周刊2017年5月江燕.
[2]當代音樂2018年07期岳明俊.
[3]賈睿佳.中國音樂的起源與發(fā)展[J].音樂時空,2015(24):92.
作者簡介:游藝繽(2000),女,漢族,福建龍巖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18級音樂表演專業(yè)本科生,專業(yè)方向:豎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