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安秀
摘要: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方法,筆者采用運動平衡療法對腦癱兒童進行干預,做好運動康復多方合作,有目的融入日常運動康復訓練。對一名痙攣型腦癱兒童進行為期一年運動康復訓練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實踐證明,通過運動康復訓練后,個案的肌肉高張力和肌耐力得到明顯的改善,核心肌力和現有能力明顯提高,表明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兒童干預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動作康復 痙攣型腦癱兒童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問題的提出
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腦部中樞神經受傷所造成的后遺癥,感覺-運動障礙導致患者不能維持平衡及不能做出正確動作,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本研究目的通過對一名痙攣型腦癱兒童進行為期一年的動作康復訓練研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希望能給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康復教師和腦癱兒童的家長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二、研究對象
(一)基本情況
華華,男,9歲,痙攣型的腦癱兒童,智力殘疾二級。進入本校前,未接受過專業(yè)動作康復訓練。目前個案的現有能力是交替半跪,屬于骨盆控制階段。障礙部位為重復偏癱左側。個案核心肌力不足,小腿三頭肌張力高,有尖足,平時走路會穿足踝支架。
(二)異常肌張力檢測
內收肌張力高,骨盆下左,雙側小腿三頭肌中度痙攣,左重于右;股四頭肌肌力不足;有輕度膝反張,左重于右。
(三)制定長短期目標
1.創(chuàng)設情景,降低心理不安全感,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訓練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的自信。
2.抑制小腿三頭肌的張力,提升軀干核心肌力和股四頭肌肌力,促進骨盆的控制能力。
4.短期目標是完成穩(wěn)定的交替半跪,長期目標是半跪站立起。
三、動作訓練計劃實施策略
1.倒坐三角墊仰臥起坐左右移物
由于華華有膝反張,所以采用倒坐三角墊屈腿做仰臥起坐左右移物。開始訓練時,華華的核心肌力很弱勢,降低難度,可以扶持膝蓋,訓練一段時間后,個案的核心肌力有所提高了,增加難度,此時可以扶持腳踝,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核心肌力的同時還可以補足下肢大量的屈曲能力。在訓練學習模式上,教師可以采用數數制約,任務制約等模式,訓練時使用趣味性很強的教具,增加華華的學習興趣。個案在這樣的訓練游戲中,不但強化數的認識,而且提高訓練的效果。
2.扶TB架蹲走
訓練時教師要處理個案足踝張力,擺好正確的蹲姿,注意要讓個案全腳掌著地。為了激發(fā)興趣,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孩子角色扮演,例如,他扮演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就得把這些可回收垃圾運輸到垃圾回收站去。教育孩子要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此時可以融入可回收垃圾認知學習。
3.單手扶TB架的單腳蹲站
個案單手扶TB架,單腳蹲站,訓練者一手要扶持站立腳的膝蓋,另一手扶持屈腿腳的足踝處,誘導制約,完成單腳蹲站,左右左10個交替進行,訓練時,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情境,例如:蹲下?lián)烨?,站起來投球。讓個案游戲活動中完成訓練劑量,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這個訓練方案的目的是提升單邊的支撐能力、股四頭肌的伸直能力和骨盆及下肢的屈曲能力。
4.扶TB架半跪站立起
個案單手扶TB架,擺好半跪姿,訓練者扶持半跪姿腳的膝蓋,正確引導個案正確做出半跪站立起的動作。它是追長期目標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抑制小腿三頭肌的高張力,同時也提升個案單側臀肌、股四頭肌的伸直控制能力。訓練時,先慢而穩(wěn)的,訓練劑量在吹泡泡的游戲中循序漸進的增加。例如:訓練者鼓勵個案半跪站立起時,去吹老師手中泡泡,數數你可以吹多少個泡泡。在吹泡泡的趣味游戲中降低個案訓練時的緊張情緒,增強個案完成訓練目標的信心。
四、研究結果
個案一學年進行了四次評估,經過一學年動作康復訓練后,我們發(fā)現:華華現有能力有階段性的進步?,F有能力階段經歷高跪——半跪——交替半跪,通過動作訓練,減緩個案肌肉的高張力,提升了個案的核心肌力和骨盆及下肢屈曲能力的穩(wěn)定控制,提升了股四頭肌的伸直能力。教師的個訓課和家庭康復訓練齊頭并進,時時跟蹤調整,華華的動作康復訓練基本上都達到了訓練目標。
五、反思與建議
(一)進行有效的情緒控制
華華是個膽小,情緒易緊張,并伴有多動癥和構音異常的孩子,要想動作康復訓練有效果,首先要想辦法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模式降低孩子的不安全感,激發(fā)其對動作康復訓練的興趣,延長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減少不當代償動作行為的出現。建立起個案對教師的信任和喜愛,減少孩子的自卑緊張情緒和抵觸心理。
(二)學會調整動作訓練的扶持點,增強正確動作姿勢的輸入
在動作訓練的過程中,訓練者有時扶持點和引導把握不好,就會出現負面的代償動作。所以在個案訓練時,要善于觀察的個案的動作表現,如有代償行為,訓練者要及時糾正,找到扶持點,引導個案做正確動作的輸入,這樣才能有針對性促進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家校合作,重視康復訓練的延伸
僅依靠教師在個訓課上的訓練劑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家長參與進來。我們提倡腦癱兒童的訓練要充分重視專業(yè)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不僅客觀上延長了訓練的時間,加強了訓練的強度,豐富了訓練的內容,并且在生活中也能充分泛化與維持訓練效果。每次寒暑假在家,學生的訓練劑量就會大大減少,假期結束后回到學校檢測發(fā)現他的現有能力退步了。所以說運動康復需要堅持不懈,需要家長的權力配合。平時在做個訓時,我會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家長參與訓練,指導家長學會一些動作訓練方法。家校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做法一致,共同提高孩子動作康復效果。
結果表明,腦癱兒童堅持做動作康復平衡療法提高了孩子總體的肌力,提高孩子的現有能力,改善了孩子行走步態(tài)的穩(wěn)定。在腦癱兒童動作康復訓練的路上,讓我們?yōu)楹⒆拥拿魈欤种院?,溫暖同行?/p>
參考文獻
1.金蓉.動作障礙兒童訓練新指引.
2.史惟.腦性癱瘓兒童的早期干預.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
3.劉京華.早期干預對小兒腦性癱瘓康復的影響.現代康復.2000.
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 3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