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進入高中學習后,學習的難度以及寬度較之于初中學習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高中學習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在新模式高考中,學習成績的最終體現依舊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人生走向。但是很多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的轉變過程中,主動性不夠,準備不足,導致在進入高中學習時出現明顯的不適應,尤其是化學學科上,給很多高一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壓力,讓學生開始出現畏難情緒,甚至是自我否定,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1]。本文通過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一化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索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一化學;原因分析;困難;解決途徑
化學學科作為新高考模式下占比很重的一門學科,其實踐性非常強,化學學科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都是化學家們通過反反復的實驗得出來的真知灼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在新高考模式的教學要求下,教師要從高一化開始為學生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但是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一后不久,就普遍反映化學難度大,甚至在一個班級里,很快就出現有關化學學習的兩極分化,基礎薄弱的學生越來越沒有信心和動力,因此深入分析問題的成因,提出合理的解決途徑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高一化學學習的困難表現
1.學生沒有及時做好思想轉換,適應能力較差。雖然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定認知,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其實是一個跳躍性階段,高中化學學習內容和形式發(fā)生了改變,但是學生還是采用被動的等待老師講解的思維進行學習,沒有及時轉換觀念,提高學習主動性,導致一時難以適應。
2.難點增多,學生越來越沒有信心。高中化學的綜合應用性更強,同其他理科學科的結合也更加緊密,需要學生不斷強化宏觀辨識以及微觀探析能力,作出更多的辯證性思考,這對學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及時領悟知識點,自信心越來越匱乏。
3.學生偏科現象嚴重。許多學生從初中畢業(yè)后,進入到高中課程學習中,就會發(fā)現原來的輕松氛圍不見了,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利用時間,學習壓力陡然提升。在化學學科碰壁后,學生容易產生逃避心理,對自己擅長的學科愿意花費更多精力,導致化學學科偶爾被戰(zhàn)略性放棄。
二、原因分析
1.學生初中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初中化學的課程屬于化學入門知識,學生在初中學習時不需要投注太多的精力就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成績,這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化學其實很簡單的錯誤認識。由于初中學習時重視程度不夠,自我要求偏低,導致學生的初中化學基礎不夠深厚。
2.高一化學學習略顯枯燥,學生興趣不足。興趣是指引下學習方向的人生導師,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興趣作為基礎,則會越發(fā)感到枯燥無味。熱愛化學的學生普遍學習成績更優(yōu)秀,而在化學學習中表現不讓人滿意的學生則對化學提不起興趣,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學習困局全面爆發(fā)。
3.教師沒有做好引領,學習外部環(huán)境有待優(yōu)化。不僅是學生,高一教師在化學授課過程中面對的壓力也是遠大于初中教學老師的。課改的推進以及知識點的更新對于教師教學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做好完全的準備迎接每一堂課,積極幫助學生實現初中到高中的過渡。但是許多教師忙于應付,沒有及時更新教學模式,也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教學,重整體忽視個體,激情不夠,無法為學生營造有利成長的學習環(huán)境。
三、提升高一化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1.積極做好初中與高中化學學習的銜接。在化學學習中,初中知識是淺層次的基礎,高中知識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高一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不要急于去開展新知識點的講解,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的前提下,制定科學銜接方案,構建知識傳達的橋梁,幫助學生在認識上以及思維模式運轉上盡早實現過渡。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高一化學的友善,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被重視,從而激發(fā)想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渴望。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一化學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轉變,教師也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整體的基礎狀況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初中知識點在高中課本的外延。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要給予適當關懷,以學生所掌握的初中知識點為突破口,打破學習壁壘,實現記憶化教學到理解教學的轉換。比如初中教材從失氧角度定義氧化還原反應,而高一課本從電子得失化合價的層次進行定義[2],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實驗還原化學反應的實質,再將兩者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態(tài)度決定一切,高一化學的學習,如果沒有端正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保障,想要取得好成績無疑是癡人說夢。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一門課程的催化劑,往往能幫助學生提高效率,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有質量的學習成果,而被淘汰的學習習慣則會讓學生事倍功半,壓力增大。在任何階段,教師都是學生學習生涯里的領路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學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一化學更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即學生要在課前主動預習功課,梳理書本知識點,對知識框架有個大致的了解;課堂上則要主動融入進去,一絲不茍地跟隨老師的指引吸收知識;課后則要主動思索和鞏固,對于仍存在困惑的地方主動向老師向同學請教。這才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化學的距離感拉近。學習僅僅依靠主動性是不能取得最完美效果的,在疲憊的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容易產生懈怠甚至是厭倦心理,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教師不能坐視不管,而應當在學生存在厭學情緒時主動激發(fā)課堂活力,幫助學生補足學習動力,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有長效的保證。興趣的激發(fā)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把化學融入有趣的生活實際,通過生活現象的映照,去窺探化學現象以及化學反應的實質。在這種情形下,教學的目標性要非常明確。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尋化學的存在為例,比如維生素C可以防止水果變黃,利用了氧化還原反應[3];比如隨著時間的推移,鐵變成一種紅色,片狀覆層稱為生銹。這是一種氧化反應的一個例子,日常生活中形成銅表面的銅綠和銀變色都屬于這類。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這種現象帶來的變化,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更多采取實驗教學的形式,高一學生對于實驗這一項目非常感興趣,通過經常性的動手操作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更高效更生動。
四、結語
綜合來講,高一階段化學學習遇到的困難是一個過渡階段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會給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很大的阻力,但它并非是不可以克服的。解決這類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通力協作,為學生構建初中知識與高中課程的銜接橋梁,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計劃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不逃避不放松,找到問題癥結,對癥下藥。教師要積極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全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要發(fā)揮主動能動性,充分認識學好高一化學課程之于整個高中乃至整個人生的長遠意義,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方案,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只有這樣,化學基礎才會更加穩(wěn)固,學生才能在新模式的高考中把化學轉為拿分的優(yōu)勢學科。
參考文獻:
[1]馮曼.從初高中知識銜接角度淺析高一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D].西南大學,2020.
[2]路林紅.淺析高一化學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J].家長,2020,{4}(14):172-173.
[3]楊彩霞.高一化學學習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華辭賦,2019,{4}(0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