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祥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現(xiàn)代化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課程的四大板塊之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傳統(tǒng)教育所追求的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鍵是為學生創(chuàng)立相對獨立的空間供學生在此基礎上,獨立完成學習,而老師的作用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需要老師積極創(chuàng)新、轉變觀念,才能凸顯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價值,為課程灌注新的活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勞動與技術教育;創(chuàng)新
引言
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勞動與技術教育被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此背景下,勞動與技術教育被賦予了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改中指出,它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得到積極的勞動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技術素養(yǎng)為目標的全方面發(fā)展。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主動探索能力和小組活動能力,保障學生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得到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轉變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勞動與技術教育,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大都是以學生跟著老師的示范,進行模仿操作的機械化學習,在該學習方式下,學生僅僅是對“跟著做”,缺乏對課程的主動探究,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老師需要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轉變教學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1]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教師可以將作品制作作為教學的載體,將“研究性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到教學中,將以往的“跟著老師做”、“不用開動腦筋”轉變成“為什么這么做”、“還有沒有其他做法”等,促進學生對課程積極開展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自制小書架》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摒棄以往的給定模板,讓學生模仿制作的形式,轉而通過向學生介紹書架的作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根據書架的作用,自己在心中構建出書架的模樣,再根據心里的草圖,自己進行書架的制作。通過這種形式,不再局限于讓學生僅僅跟著老師的模板進行模仿,而是通過自身對書架作用的理解,思考怎么樣的結構可以讓書架既美觀又實用,再將自己的想法放在書架制作中,以此,來保障學生在勞動與技術的學習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結合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wèi)生運動,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在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時,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保障學生在勞動與技術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能夠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安全規(guī)范、堅持不懈地參與勞動,自身動手能力得到持續(xù)提升。例如:在《如何選用洗滌劑》這一課程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講解洗滌劑的用法及各種類型衣物的洗法,再以布置課后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積極動手清洗自己衣物,并通過微信等渠道,讓學生每天上報清洗衣物情況。借此,以個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養(yǎng)成愛衛(wèi)生、愛清潔、勤動手的良好品格,立足于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保障課程知識學以致用。
三、提倡團隊配合,培育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學生學會團隊合作,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新課改中,合作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突破,已經被廣大教師應用到教學中。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提倡團隊配合,保障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了解到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既能使學生實現(xiàn)個人優(yōu)勢與短板之間的互補,又能培育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2]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中的開展團隊配合,需要老師進行巧妙地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主動開展團隊協(xié)作,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老師指定分組,學生被迫組合的形式。例如:在《植樹》這一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中,因為植樹本來就是需要多人合作的活動,老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不對人員分組,而是對工具進行分配,每個學生分配到的工具只有一件,例如鏟子、樹苗、水桶、袋子等,為完成植樹任務,學生需要尋找?guī)в懈鞣N工具的同學,將工具準備好后才能完成植樹任務。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自己組建植樹團隊,并且每個人都需要使用自己手上的植樹工具開展工作,達到在植樹活動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以此,保障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
結語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老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方式,將課程內容立足于實際,以多樣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保障學生在勞動與技術的學習中,可以全面發(fā)展,為勞動與技術教學賦予新的發(fā)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樂素芬.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的勞動與技術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7(08):45-47.
[2]劉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勞動教育模式的建構[J].新課程研究,2019(06):70-71.
瀘州開放大學 6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