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對三年級學生實施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個人素質發(fā)展需求,運用生活化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魅力。本文簡單分析了在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積極意義,并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道德與法治;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156
引言
生活化教學法強調現(xiàn)實生活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緊密融合,在推動道德與法治學科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嘗試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但是由于教師對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研究不夠深入,采用的生活化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導致實際教育效果與預期目標不匹配。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深入學習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策略,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調整教學手段。
一、在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教學趣味性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驅動力量,在開展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嘗試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元素帶到課堂,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填鴨式的授課方式,生活化教學法更加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圍繞著生活經驗進行互動討論,能夠讓原本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這樣一來學生能夠轉變自身的學習思路,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變,從而為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豐富教學素材
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教學素材單一的問題,教師通常過分依賴教材,在對三年級學生實施道德與法制教育活動時,教師通常指示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忽略了對教育資源的合理拓展,導致學生知識體系無法得到有效構建。生活化教學法本身強調對教學素材的拓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教學法,能夠使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教學材料進行合理的拓展,讓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成為指引學生學習的資源,確保學生的知識體系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二、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生活化教學的常用手段,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下,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和視頻等生活素材,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學習體驗。針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要點,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分析,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將信息技術作為展示教學材料的重要工具,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以部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四通八達的交通》一課為例,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我國常見的交通運輸工具,比如火車、汽車、飛機等等,通過立體化的教學素材,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驗,更好的感受到我國在交通建設方面的成就?;诮虒W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交通方式,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二)聯(lián)系生活經驗開展互動討論
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觀點是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結合生活經驗開展互動討論。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小組人數(shù)控制在3~5人,并且根據(jù)不同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布置相應的討論任務。以部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一課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假如不遵守規(guī)則會產生怎樣的后果。開展互動討論時,有的學生提到在過馬路時需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否則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危害人身安全;有的學生提到在公共場所需要遵守規(guī)則,避免大聲喧嘩、抽煙等不文明行為,否則影響到他人的公共生活體驗。在緊張激烈的討論下,學生能夠將現(xiàn)實生活經驗轉化為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素材,并且通過互動探討,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基于教育主題設計實踐活動
開展生活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時也是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布置課外實踐活動。舉個例子,在講解部編版三年制的道德與法治《家是最溫暖的地方》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嘗試為父母分擔家務,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對父母的感恩,通過這樣的實踐,讓學生能夠主動營造和諧的家庭關系,并且以實踐活動為平臺,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教學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時也是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探究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課堂,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吉琴.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234.
[2]徐培培.探析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