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愛玲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的有效實施,從采取柔性管理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采取多樣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發(fā)展方向;積極聯(lián)系學生家長,落實家校共育原則三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班主任;教學管理;柔性管理;環(huán)境;評價
在中小學的教育中,日常的教學活動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的,而學生日常主要的活動場所也是班級。一個好的班級管理方法不僅能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德修養(yǎng),塑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對于學生能力的鍛煉也有著相當巨大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要橋梁。而相比中學生,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更需要結合多種手段構建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發(fā)揮日常班級管理的作用,為小學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采取柔性管理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現(xiàn)代,隨著新課改理念的落實,學習者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在學習活動中,還是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充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都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柔性管理方法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方法的一種管理方法,相比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方式,其尊重學生的情感與個性,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性,注重學生對班級向心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落實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原則,變教師為主的管理為民主管理,切實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動性。
例如在班干部的選擇中,教師即可以以學生投票的方法決定最終的結果。當然,在候選人上,教師需要注重充分考慮學生意愿,鼓勵學生自發(fā)報名。在每個班干部的選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候選人中選擇自己最信任的一個學生,進行匿名投票,最終得票最多的學生即被任命為班干部。而在墻面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也可以落實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數(shù)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負責一次墻面環(huán)境的設計。當然,需要學生小組設計的是墻面環(huán)境中需要頻繁更換的內容,如德育小故事。這樣,通過民主、柔性的管理方法,教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性,突出了學生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對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有著相當巨大的作用。
二、采取多樣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發(fā)展方向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步驟,有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促進學生有效反思的作用。而相比成年人,學生自我認知不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就顯得異常重要。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評價也有助于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向,并對正確的行為予以堅持。故在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多樣的評價方法,積極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反饋,以有效引導學生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構建多樣化的評價指標,并將評價的結果展示到教室的墻面環(huán)境中。如在教室的前面墻壁,教師可以構建學生成績評價表,對學習成績較大幅度進步或者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以小紅花進行獎勵。當然,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道德標兵、優(yōu)秀班干部的評選活動,將其展示在墻側面的固定區(qū)域內,并寫出其在班級活動中的優(yōu)秀事跡。這樣,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教師給予了學生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和成就感,這對于促進學生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積極聯(lián)系學生家長,落實家校共育原則
家庭教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學生年齡較小的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對學生有著更加巨大的影響。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家長的理念相悖,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混淆,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與習慣是相當不利的。家庭教育應當與學校教育相一致,而家校共育則是學校和家庭以同一個目標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方法,其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與家長統(tǒng)一思想,以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例如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勞”這一品質。教師不僅需要在校內開展相應的班級活動,建立合理的獎勵機制,還需要向學生布置“幫助家長做家務”的作業(yè),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而這一活動沒有家長的幫助是無法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或者QQ、微信等手段與家長進行交流,與家長統(tǒng)一觀念,并讓家長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一定的監(jiān)督。這樣,通過家校共育,教師能將班級管理的效果輻射到家庭中,這對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學中,小學班主任的教學管理變得越發(fā)重要。而在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即需要以柔性管理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采取多樣的評價方法在引導學生發(fā)展方向的同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成就感;并積極與家長聯(lián)系,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這樣,教師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一方面為課上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更好地幫助學生維持身心健康,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杜琳琳.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宋立華.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