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蘭
摘要: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推進,開展群文閱讀,成為當前教師與學生共同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為閱讀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群文閱讀強調讓學生不再進行碎片化閱讀,而是更加重視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升閱讀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并在重組和遷移中內化知識,構建自身的知識框架,拓展思維。因此群文閱讀的開展能促使學生成長,實現(xiàn)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目標,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4-214
引言
“群文”一詞最早是由臺灣的趙鏡中教授所提出,就廣義角度方面而言,群文閱讀可以理解成一種閱讀形態(tài),由讀者自己根據(jù)喜好和需求選擇素材進行閱讀學習;狹義角度上的群文閱讀是一種教學方式,也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于某一主題拓展多篇滿足教學需要的閱讀材料,然后引導學生應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就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情況來看,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都是采用單篇教學模式,針對某篇課文,將其拆分進行講解,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合理引入群文閱讀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群文閱讀在散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增強散文學習的意識
當前很多學生對散文的學習不夠積極,只是被動閱讀,閱讀效果不理想,且功利性較強。究其原因,部分學生認為散文的閱讀比較枯燥,在閱讀中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散文的意義,更無法體會散文的內涵,所以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散文。而群文閱讀的開展能讓學生對散文的認識更加客觀,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使其主動閱讀散文,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表達自己對散文的認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這一過程能讓學生學會閱讀散文,并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達到知識遷移與運用的目的。
(二)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散文閱讀的習慣
群文閱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更高,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閱讀,學生必須在課前對散文進行預習,課后進行復習,在不斷的訓練中做好閱讀筆記,進而消化閱讀內容,更好地適應群文閱讀的開展。群文閱讀的開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散文閱讀習慣。
二、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圍繞確定的議題合理選擇文本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教學要求合理選擇合適的文本。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其作者為魯迅。在這一散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從魯迅的其他散文集中挑選幾篇,之后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多方面下手,以文章寫作手法、寫作特點等當做議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對于學生小組而言,也應該多方面進行討論探究,如寫作結構、寫作特點等,使得學生不僅能實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還能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二)進行同主題的群文閱讀
季節(jié)作為初中語文學習階段一個重要的主題,教師可以將《夏》《故都的秋》《濟南的冬天》三篇文章相融合進行群文閱讀的解讀內容。這三篇文章雖然都是描繪景色且描繪的對象也都是一個或者一群景物,但是在描繪手法上卻不同,所以,三篇文章結合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其次,教師可以將作者的情懷以及他們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這兩點作為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著重分析不同作者的寫作技巧。其中,老舍先生的作品最為自然,文章運用了較多的北方口語,因此學生可以貼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老舍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另外,郁達夫文章中秋天的色彩更加濃重,描寫手法細致,展現(xiàn)出其余兩篇文章沒有的張力。除此之外,梁衡的文章展現(xiàn)的真情實感更突出,能夠運用獨特的視角展示出自己的情感。三位作者都是文學家,通過品讀他們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不同的表達手法并領悟其中的情感是教師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點。
(三)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針對某一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聲。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討交流。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會讓學生之間形成一個“信息差”,讓學生共同進步,合作解決問題,利用多種方式去嘗試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蚴峭诰蚪滩目瞻祝脤W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膽補充空缺內容,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閱讀聯(lián)想對文本內容進行更充分地理解、重組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形成多樣且廣泛的聯(lián)想,努力提升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秋天的懷念》課文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便可以給他們設置幾個問題。如:“課文講解的是對母親的懷念,題目為什么不以這個設置呢?結合文章描寫,對母親的形象進行細致的評析?!钡取T趩栴}指引下,學生的學習針對性會更加的強,也能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而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并基于此給學生推薦合適的文本進行課外閱讀,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不同于單篇閱讀,它具有鮮明的主題教學目標,需采用獨特的閱讀方式,師生之間精彩的交流,能給學生提供多種閱讀選擇,讓學生對散文進行鑒賞并深入理解,最終提升文學素養(yǎng)。群文閱讀在我國應用的時間較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立足實踐,高效整合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對群文閱讀與散文教學進行深入研究,使群文閱讀在散文教學中得以落實,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讓學生能夠在全文閱讀中充分理解散文,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曉瑾.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2]任艷.群文閱讀在初中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20.
[3]蔡貝貝.群文閱讀在初中散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