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順友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持續(xù)進展,對初中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愈發(fā)為人所重視,同時人們也對初中體育的教學要求更為嚴格,體育作為初中教學的一個內容,對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和興趣的拓寬有很重要的意義。對于體育,趣味田徑教學法是學生學習體育,培養(yǎng)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優(yōu)秀的方法,然而,我國初中體育授課中至今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授課老師對于課堂的授課方法較為落后,許多學生普遍的害怕運動,對于運動的學習興趣低下,所以體育課的價值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在社會高度發(fā)展以及新課改的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方法也進行了很多的創(chuàng)新,其中趣味田徑教學法就是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本文對趣味田徑教學法在初中體育中的具體授課進行了闡述,探析它的有效應用策略。
隨著國家對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對于體育這一個課程,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體育知識以外,怎樣才可以更好的增加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yǎng)是體育授課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科學的使用趣味田徑的授課方法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趣味田徑授課法是一種新興的授課理念,其主要理念就是把體育教學與游戲進行結合,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提升,進一步的增加了體育的趣味性,同時又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心情,使得學生更加快樂的加入到課堂之中。所以,在初中體育中使用趣味田徑授課法有很重要的意義。
1 趣味田徑授課法對外部條件的利用
1.1 對普通場地的利用
趣味田徑授課法對體育課的場地要求不高,授課老師可以對一些場地進行自主的選擇,可以按照不同的場地大小、不同場地的類型進行布置一些趣味活動。例如,假設體育課的場地比較小,就可以在場地之中做一些小型游戲比如推小車、貼燒餅、丟手絹等游戲;假設體育課的場地比較平整,就可以在場地中規(guī)定一些障礙性的比賽,例如跨河短跑等;如果是在籃球場上的體育課,就可以令學生進行運球繞障礙等運動。授課老師對于上課場地不僅要科學的使用,更要把學生的運動量保持在一個科學的運動范圍之內,防止出現運動過度的情況產生。
1.2 對教學器材的使用
趣味性授課的主要提點就是其娛樂性,如果可以更加科學合理的使用運動器材,就可以使課堂中的娛樂性得到極大的增加。例如授課老師可以使用球類、桿類等與運動有關的器材,讓學生做一些運球過桿、定點傳球等運動,還可以把一些學生從來沒有看到過使用過的體育器材加入到體育授課之中,如專業(yè)的計時裝置、遠度測量儀器等,提高了學生對與體育運動的愛好,促進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知,使學生可以充分的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以及娛樂性。
2 趣味田徑授課法在初中體育授課中的應用
2.1 在準備活動中使用
體育課運動一般都比較激烈,所以在體育課之中為防止學生出現拉傷等受傷情況的發(fā)生,正式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運動準備活動。這種準備行為不僅能夠做到很好的預熱意義,還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老式的體育課中,授課老師經常使用快走、熱身操等形式的行動對學生進行鍛煉,長久下來學生會增加一些對于體育課的煩躁的情緒,對剩下的體育課之中的課程也就提不起力氣。趣味田徑授課法就優(yōu)秀的完善了這個缺陷,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授課效果。首先,它增加了“聽數抱團”“貼燒餅”等一些比較新穎的準備行為,也有著很好的熱身意義,還可以利用“S”形跑、折返跑等活動行為,極大的吸引了學生加入體育課堂心理;其次,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授課鍛煉的時候,做幾個對提高課堂效率的活動有幫助的行動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2.2 在基本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在趣味田徑授課里,對于運動的技術性授課與趣味游戲授課進行融和可以進一步的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tǒng)的體育授課中,技能教學一般都是授課老師做一些示范性的運動以及講解一些與運動有關的理論知識,學生對于老師的示范看的懵懵懂懂,無法對具體的運動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使得技能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致大大降低。趣味田徑授課法能夠更加優(yōu)秀的完善這個缺陷,其把技能授課用趣味游戲的方法進行教育,讓學習的效果得到很多的增加。例如授課老師在鍛煉學生耐久的時候,就可以把“撕名牌”活動形式加入到對學生的技能鍛煉之中,通過游戲來進一步的使得學生對這個技能有個更深刻的認知,增加學生的學習心情,起到吸引學生的作用。
2.4 在課堂結束后的運用
體育課的課程下課后,還可以引導其做幾組放松性的鍛煉,降低課后出現不利情況的概率。在過去的授課中一些老師不重視課后的放松鍛煉,導致許多的學生在上完體育課后發(fā)現渾身乏力的狀況,甚至出現拉傷等狀況的發(fā)生。趣味性田徑授課法則很好的完善了這個缺陷,在體育課結束后適當增加一些放松運動,極大的緩解了學生的疲勞。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趣味田徑授課法在初中體育課堂授課中能有非常好的效果,對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推廣,以期更加全面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天津市咸水沽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