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隋瑜
【摘要】目的:以“優(yōu)化個體護理”為研究對象,探究此護理模式在“重癥肺炎”疾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選取的70例患者均為我院2019年所收治,均被確診為重癥肺炎患者,以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兩個分小組的患者進行命名,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則接受本次報告的研究模式護理,以生理指標與“APACHE - Ⅱ 評分”研究指標,根據P值與0.05的大小關系來確定數據對比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從實驗數據來看,無論是生理指標還是“APACHE - Ⅱ評分”,實驗組的兩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同時P值小于0.05,可知本次研究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護理具有優(yōu)越性;結論:采取個體化護理對ICU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護理時,相比于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具有很高的優(yōu)越性,此護理模式可有效保證治療安全性,此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個體化護理;ICU重癥肺炎;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88
引言
作為一種在臨床中常見的危重疾病,重癥肺炎在老年群體中的患病率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像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這樣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就會大大提高,嚴重者還會導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脅。在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目的在于改善生理指標與促進疾病預后。下面請看本文對所選患者采取不同護理干預后得出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所選取的70例患者均為我院2019年所收治,實驗組與對照組中患者數量相等,從患者的年齡與性別組成等一般資料來看,兩組患者的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且值P大于0.05。
納入指標:患者的精神、認知不存在異常。
排除指標:患者具有合并心律失常、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采取針對性治療,所有患者都要在ICU內接受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將會接受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將會接受本次研究護理,下面請見詳細的護理過程。
1.2.1心理干預。醫(yī)護人員要與患者加強溝通與交流,要盡最大努力去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情緒,對于針對性個體化心理干預措施來說,患者的文化知識能力、性格特點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焦慮、抑郁情緒十分嚴重的患者,可以采取與患者共同欣賞音樂與影視等方式來轉移患者注意力,要指導患者轉變對疾病的態(tài)度,幫助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
1.2.2強化呼吸道管理。醫(yī)護人員要針對患者的痰液狀況進行實時監(jiān)測,如果患者的痰液過于黏稠,可選取沐舒坦并生理鹽水為患者做霧化吸入處理,此舉可有效稀釋痰液。如果患者存在氣道壓升高、痰鳴音等情況,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吸痰處理,吸痰過程也不可放松對患者生命體征、各項參數的監(jiān)測。如果說存在咳嗽無力的患者具有高齡、病情危重等特點,體位引流可優(yōu)先考慮。對于已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來說.要注意對患者的氣道做濕化處理,要做好堵管預防工作。
1.2.3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颊唧w內病原菌的變化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定期培養(yǎng)氣道內分泌物細菌可有效幫助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體內的病原菌情況,這是醫(yī)護人員進行病原菌藥敏試驗的必要前提。在選擇抗菌藥物時必須要充分地結合患者的病情,每次使用抗菌藥物時,使用時長不可超過8d,要按照患者的病情變化適時更換藥物,此舉可有效降低細菌耐藥性。
1.2.4氧療護理干預。ICU內的重癥肺炎患者很容易出現低氧癥狀,如果已經針對患者制定了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治療方案,氧流量可控制在5L/min最為合理,對于存在合并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來說,持續(xù)性低氧流量吸氧是更為適合的治療方法。
1.2.5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干預。拿多臟器功能衰竭這種并發(fā)癥來說,此種并發(fā)癥手術室是較常見的,心功能不全是患者的主要表現癥狀,如果患者在接受鎮(zhèn)靜劑和吸氧治療后出現了面色蒼白等癥狀,尤其是肝臟短時間內膨脹至1.5cm,表示患者很可能出現了心力衰竭,這時必須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對于出現膿毒血癥的患者來說,還可能會引起休克,必須要檢測患者的血培養(yǎng)標本,對休克患者進行積極搶救。
1.3 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與“APACHE -Ⅱ評分”為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報告所選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2.0,以“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進行x2檢驗,根據P值與0.05的大小關系來確定數據對比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實驗數據來看,無論是生理指標還是“APACHE -Ⅱ評分”,實驗組患者的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P值小于0.05可知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請見表格1與表格2。
2.1生理指標
2.2 APACHE -Ⅱ評分
3? 討論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危重疾病,重癥肺炎患者往往容易患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危險性較大。臨床上的基礎有效治療只是一個方面,護理措施也在ICU重癥肺炎患者的康復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F階段人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臨床治療中的護理工作也處于不斷加強的過程,本文所提到的個體化護理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患者的護理體驗、所處住院環(huán)境都可以針對患者的情況量身定做,此種護理模式在有效控制患者情況、滿足患者不同需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
從實驗數據來看,無論是生理指標還是“APACHE -Ⅱ評分”,實驗組患者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根于P值與0.05的大小關系可知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總的來說,以本次報告所研究的護理模式對ICU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護理后,患者的生理指標、患者預后均得到了改善,此種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前景還是比較廣泛的。
參考文獻:
[1]陳娟.個體化護理對ICU重癥肺炎患者生理指標改善和預后效果的影響探討[J].智慧健康,2020.
[2]劉鑰.優(yōu)化個體護理對ICU重癥肺炎患者APACHE -Ⅱ評分及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分析[J].飲食保健,2019,6(41).
[3]張萍.個體化護理對ICU重癥肺炎患者生理指標改善和預后效果的影響分析[J].健康必讀,2019, (03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