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琴
【摘要】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聚集了中國幾千年勞動人民對美的認識、領悟,其具備較豐富的內(nèi)涵,將其融入高中美術課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繪畫欲望,還能促使學生拉近繪畫與生活的距離,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繪畫美。本文從中國民間美術圖案的異彩紛呈、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融入高中美術課堂的可能性、高中美術課堂融入中國民間美術圖案的策略等入手,探究了高中美術課堂融入中國民間美術圖案的教學狀況,為提高學生繪畫技術和審美鑒賞建言獻策。
【關鍵詞】高中美術;融入;民間美術圖案;教學
中國民間美術圖案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文獻,其能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向人們傳達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豐富內(nèi)涵。將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融入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能產(chǎn)生“百花齊放”和“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讓學生更接近民間藝術,了解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并傳承和發(fā)揚民間美術圖案,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歷史,擴大中國民間藝術的影響力。
一、中國民間美術圖案的異彩紛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間美術圖案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圖案包括刺繡圖案、剪紙藝術、服飾雕刻、建筑圖案、器皿圖案等,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形式多樣、內(nèi)容精美的各種圖案。中國民間圖案集中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感,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傳承載體,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物質生活及精神文明,包含中國人民的文化活動、民俗風情、種族意識等內(nèi)容[1]。從民間美術圖案中能挖掘中國人民對美的淳樸詮釋,無論是春節(jié)所涉及的年畫、剪紙、花燈,還是精美的瓷器、陶器、木雕、建筑繪畫、民族服飾等,其題材多源于自然萬物和平常生活,與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中國人民對美的理解,源于生活,歸于生活,因此,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是民間美術圖案的一大亮點。
二、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融入高中美術課堂的可能性
高中美術課堂有別于小學、初中美術課堂,其內(nèi)容更豐富,教學意義更深刻,對繪畫技巧要求更嚴苛,且重視對高中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將民間美術圖案融入高中美術課堂的可能性較大,也比較合理,這是由于民間美術圖案的融入,能給高中美術課堂增加以下幾個優(yōu)勢:一是激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像美術、音樂等充滿美育的課程,學生有興趣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民間美術圖案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民族服飾、刺繡、陶藝、木雕等相關的圖案,學生多半認識但不熟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豐富美術課堂繪畫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二是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美育,教材內(nèi)的繪畫參考圖案是不全面的,只能賦予學生單一的審美體驗,而民間美術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圖案,能帶給學生一場視覺盛宴,帶領學生走進民俗藝術領域,領略更多美的圖案,獲取別樣的審美體驗;三是將藝術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藝術源于生活,民間美術圖案能增加高中美術課堂的生活氣息,一方精美的絲絹、一個做工精巧的茶杯、一件繡工精美的衣服,都可以引領學生走進美的世界,從圖案中領略中國民俗文化之美,并產(chǎn)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
三、高中美術課堂融入中國民間美術圖案的策略
(一)百花齊放,讓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走進美術課堂
教師在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中,可通過PPT或視頻播放的形式,將民間美術圖案中精美部分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帶領其了解民間藝術中美術圖案的出處、發(fā)展歷史、構圖要素及用色規(guī)律、繪畫技巧等內(nèi)容。民間美術圖案包含的內(nèi)容太多、太豐富,如建筑浮雕、木器雕刻、陶器煅燒、服飾刺繡、剪紙貼畫等,均是常見的民間美術圖案呈現(xiàn)模式,豐富多彩的圖案涉及了山川蟲魚、花草樹木、鳥獸飛禽等自然萬物,也包含了人們衣、食、住、行中的方方面面,頗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氣勢,對于高中生而言,大大增加其繪畫題材,也能鍛煉其繪畫技藝[3]。
(二)雅俗共賞,讓殿堂藝術與民俗相互碰撞
高中美術涉及的內(nèi)容較多,從中國古代雕塑、中國繪畫、建筑藝術等教材內(nèi)容,可窺探出高中美術與中國民間美術的關系,既相互聯(lián)系、融合,又相互碰撞、影響。高中美術中中國繪畫中出現(xiàn)的人物、花鳥、山水等均是“陽春白雪”,是高雅藝術的代表;而中國民間美術中出現(xiàn)的自然萬物,大部分為“下里巴人”,是民俗藝術的體現(xiàn),將中國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就能實現(xiàn)高雅與民俗融合,使高中美術課堂的藝術氣息更濃厚,也能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4]。
(三)海納百川,讓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融入美術課堂
對于中國民間美術圖案融入美術課堂的具體方案,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借鑒民間美術圖案的形:教師先讓學生從民間美術圖案的外形、背后的故事寓意、勾畫的線條手法和色彩的搭配等方面入手,觀察民間美術圖案的構圖要素和繪畫特點,學會模擬其形;二是意會民間美術圖案的精神:每幅民間美術圖案都有自身的精神內(nèi)涵,在模擬其形狀的基礎上,需要結合其載體的特點,探究圖案背后的精神意蘊,考慮其存在的藝術美感和價值,更深一層理解民間美術圖案;三是傳承民間美術圖案的精神:教師講解民間美術圖案內(nèi)涵之后,需要學生領會其精神,并將所學的精神內(nèi)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做到民族藝術的傳承[5]。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課堂本身就是產(chǎn)生美、領悟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結合中國民間美術圖案中的精華,引領學生步入繪畫美的藝術殿堂。中國民間美術圖案中豐富多彩的圖形圖案、變化多端的色彩搭配和頗具趣味的精神內(nèi)涵,均值得高中美術課堂借鑒,以此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永俊.淺析實現(xiàn)高中美術教育審美價值的有效路徑[J].知識文庫,2021(07):136-137.
[2]岑發(fā).淺談布依族文化在高中美術課堂中應用意義[J].文化產(chǎn)業(yè),2021(09):114-116.
[3]石卉卉.地域文化在高中美術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08):75-76.
[4]朱榮蓉.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1(03):31.
(永善縣溪洛渡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