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桂
摘要:情境教學是轉變學生思維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效教學方法。如果積極運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改變數學本身難以理解的邏輯難題,還可以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轉變學生思維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效教學方法。如果積極運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改變數學本身難以理解的邏輯難題,還可以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誤解,“數學是最無聊,最難理解的科目”。小學數學教師對于情境教學的積極運用也要在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進行。現(xiàn)在,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
一、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注重教學目標,并培養(yǎng)小學生不同的思維習慣
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新知識的收獲和不斷的有效鞏固。但是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中,經常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干擾,讓教師并不能充分的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從而間接的影響學生們的理解以及整個課堂效率的質量。甚至部分數學教師在運用這種情境教學方法的同時,由于僅僅注重形式導致教學內容的結合程度大大降低,并不能讓學生對知識的傳播有一個很好的吸收,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同時,也要提前注重教學目標的設立。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的吸收和理解。
比如說在進行正方形周長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正方形的周長,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生活以及學生身邊的教學工具,比如說書桌、文具盒等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他們通過表面能夠看到的長方形的視覺形象,引導他們進入到這一教學情境中,并有效突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如何去計算周長的方法。用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去積極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保障學生在落實這一教學目標的同時,能夠發(fā)揮自身主體的想象和技能力,凸顯出他們的主體地位。這種方法同樣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間接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樣通過這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數學習慣,對于他們自身的思維拓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情境教學的同時,同樣不能忘掉思維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數學的奧秘和樂趣。并鼓勵他們通過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自我的理解去降低學習難度,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學習方法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在拓展他們思維訓練的同時,要充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嚴謹的處理思想和方法。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也要讓他們嚴謹的去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去尊重數學里的每一個數字,這對于學生自身的性格培養(yǎng)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設立問題情境,引出小學生的反思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難題是小學生常常遇到的,小學生解決數學難題主要是通過詢問數學教師或同班同學,雖然可以解決當下的數學難題,但是當小學生在家庭中遇到難題時,由于大多數父母都已經忘卻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所以并不能給予小學生專業(yè)的解題引導,小學生會不斷積累數學問題。這種現(xiàn)象說明小學生缺乏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而從提升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途徑來看,反思意識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因為小學生只有在具備反思意識的情況下,才能在遇到數學問題時自主地思考解題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地向小學生強調在做題時多進行反思,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利用反思性提問啟發(fā)小學生,這樣就能在數學課堂內形成有效的問題情境,小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影響下自主進行思考,促使小學生逐漸產生反思意識,從而有利于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教學“因數和倍數”時,在該部分內容中主要包含有2、5、3的倍數,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圍繞這些知識點營造問題情境。首先,在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先提問道:“同學們,倍數和因數是什么呢?與乘法和乘數有什么關系呢?”這樣就可以預先調動小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后,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斷圍繞2、5、3的倍數特征進行提問,如:“同學們,既然你們已經知道了2的倍數怎么計算,那么請問5和3的倍數怎么計算呢?”這樣就可以促使小學生產生反思意識,舉一反三地推導出5和3的倍數算法。最后,在布置習題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盡量布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類型的數學習題,因為在解答該類型的數學題目時,小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數學題目,通過不斷地推敲和反思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才能逐步正推、反推出隱藏的解題方式,從而促使小學生形成發(fā)散性的數學邏輯思維。由此可見,通過在不同的階段進行反思性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小學生自主地反思該部分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數學課堂,而且數學課堂的時間也是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是固定且比較短的。而且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無法對某個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的剖析理解和充分運用,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和吸收效果也是非常差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這種問題進行及時的變革,使課堂教學情境充分與學生自身的生活元素結合,讓學生通過熟悉事物聯(lián)系充分對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深刻的理解,同時也縮短了學習理解的時間。
比如說在進行圖形認識章節(jié)學習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將生活與數學課堂相結合去構建數學學習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尋找并發(fā)現(xiàn)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圖形材料。比如家里的地板磚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長喝的旺仔牛奶是圓形還是橢圓?電視機的棱角是直角還是銳角?讓學生在充分結合情境認識數學概念的同時,也充分調動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小學數學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去自我實踐的進行多觀察、多取證的課下思考,可以在家里,在街道里,在超市里都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碎片化的記憶組合,因為我們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同樣離不開圖形的美麗與存在,情境教學就是讓數學學習有了情境依托而跳出課堂、跳出教室的束縛,走進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走進學生的腦海和心靈深處。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可以在數學課堂內營造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使得小學生在不同情境的影響下,既可以提升學習興趣,又可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這就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過,數學教師需要注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循序漸進地引導小學生進入問題、生活情境中,從而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快綿.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6(4):249.
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