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其坤
學生心理問題帶來的隱患往往成為生命隕落的導火索。教師在工作中,如果注意防范學生的心理敏感刺激,那么就能減少學生心理沖突,達到“避難”的效果。
學生犯錯是常見的,教師就學生所犯錯誤批評學生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是,在批評環(huán)境、批評話語的選擇上是需要警覺的。我歷來主張教師對學生個體的批評應該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這里“個別”與“談話”其實是兩個要求:沒有第三者在場,方能稱為“個別”;沒有大聲的訓斥與責罵,才能稱為“談話”。
在批評方式上,要避免咄咄逼人、有傷學生自尊的語言,特別要遠離語言暴力,因為這種方式具有三大害處:一是導致師生關(guān)系的冷漠、對立,處于對立師生關(guān)系的教育場景就是地獄;二是可能導致生命災難,有的學生跳樓、投河、服毒等自殺行為,或者蓄謀式報復教師事件都是由這種粗野的教育方式引起;三是教師自身的法律權(quán)益受到傷害,因為教師本人已經(jīng)觸犯了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當然,教師也是有情緒的普通人,有的時候,對學生的批評與怒氣的發(fā)泄會毫無防備地攪和在一起,說不準揚手就想給學生一個不合時宜的肢體動作……這一瞬間,教師一定要立刻醒悟過來——懸崖勒馬,因為錯的不再是學生,而是教師的處理方式。接下來就要“挽回”,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批評教育學生的初衷不能變;第二,用自己的溫情喚回學生對自己的信任。這就是教育批評學生的“迂回”手法。所謂“迂回”,指的是向犯錯學生制造強硬的心理攻勢并取得效果以后,“回旋”到教育生活的原始狀態(tài),和風細雨地向?qū)W生講明錯誤的根源和可能引發(fā)的嚴重后果。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真誠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guān)懷、憐愛,比如給學生倒一杯白開水,比如對學生噓寒問暖,比如肩頭暖心激勵的輕拍等。這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包袱都能安全著陸,也就達到了“避難”效果。很多學生,當你向他展開強大的心理攻勢時,他不屑一顧,不為所動,但對他“迂回”的時候,他可能眼淚就流下來了。這是教育的極致效果。細心的教師如果再遞上一張小紙巾,再厚的心理隔膜都能被這薄薄的紙巾穿透。
所以,粗暴批評教育之后揚長而去,是我們的禁忌,因為這樣不是教育了學生,而是留下了疏離、仇恨,也留下了生命安全的隱患?!坝鼗亍崩響蔀檫@類做法的最后一個收尾程序。
如果大家心里都堵得慌,那就不再是個體的心理“避難”了,而是共同的心理訴求。為實現(xiàn)這個訴求,教師需要從課程的角度開發(fā)出新的心理調(diào)適路徑。
2020年春節(jié)前發(fā)生的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帶來的傷害深重而持久。家庭封閉、線上教學、居家隔離等,給學生前所未有的體驗。連續(xù)幾個月的隔離期,伴隨各種恐慌、焦慮,人的心理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更加令人擔憂。我所在的學校是在春季學期4月份下旬復學的。此時,線上教學已經(jīng)進行兩個月,我和學生彼此都迫切地渴望疫情快快結(jié)束,還我們正常的教育生活狀態(tài)。復學之前,我給學生安排了一個小任務:真實地寫出兩個月線上教學的感受。一個來自鄉(xiāng)村家庭的男生寫下的真實生活狀況令我震驚:“剛上網(wǎng)課不久,我沒做的作業(yè)有一堆。上課聽不懂,作業(yè)不會做,最后剩下的就是不知所措。后來我越聽越不懂,越聽越糊涂。終于,我徹底放棄了,還有了自殺的想法。直到一天晚上,我拿著刀片,緩緩伸向手腕,輕輕割了一下,感覺不怎么疼;但一用力,我又不動了。也許是我不敢,也許是我對這個世界還有些許留戀。我這樣的學生還有救嗎?”
我原計劃是要按常規(guī)突出知識技能進行教學的,但在讀完學生的線上教學感受后,我改變了即將進行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內(nèi)容的三維目標的順序,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確立為第一維的目標,將“過程與方法”“知識和技能”分別確定為第二、第三維目標。
在講桌上、學生的課桌上,我們共同模擬演示了人工“龍卷風”。當學生看到無數(shù)彩色碎紙屑被“龍卷風”從桌面攪起,從洗衣機排水管上端飛撒而出的瞬間,全體學生的興致達到了高潮,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嘖嘖的贊嘆聲一直不能停下來。
實驗的格調(diào)是上揚的,設計實驗的目的并非為了考試,甚至也不是為了知識,而是為了讓所有學生的心在愉悅中打開,以此消解疫情以來的壓抑、困惑、恐懼,回到正常的教育生活中來。我始終認為,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應該實現(xiàn)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換言之,幫助學生形成“人文物理”的課程理念對于我們而言,責無旁貸!
最后我想說的是,學校是培養(yǎng)精神的地方,也是寄托精神的地方,它像家一樣。所以,學校設置“物”要充分考慮人文氛圍與情懷,不可使整個學校所有的空間都在電子眼的監(jiān)控之下。為什么?清幽、雅致、曲折的校園小徑能安撫人的內(nèi)心。成百上千的孩子在交往中會引發(fā)碰撞,甚至會有心理恐慌,造成心理矛盾,個體也會有認識到自己出錯或?qū)擂坞y當?shù)臅r候,被教師誤批誤判的事就更不能排除了。遇到這些情況,學生步入隱秘的校園場景,停一下,歇一下,調(diào)整一下,心里那點小小的憂傷可能就自愈了。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犯錯后的無處藏身才是最兇殘的傷害。
(作者單位:云南省云縣第一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