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昕
摘要:目的:對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并發(fā)感染患者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并發(fā)感染患者中選取84例進行臨床研究,隨機分組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行優(yōu)質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差異。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yōu)質護理在促進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并發(fā)感染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效果的提升方面效果顯著,該護理措施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原則,能通過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以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少及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的血液科疾病,該疾病的出現同電離輻射、化學毒物、藥物刺激、病毒感染、遺傳和免疫等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種多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綜合征[1]。在臨床上,普遍將具有起病急、進展快,且存在白細胞減少和三系造血細胞減少癥狀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稱之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屬于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感染也是導致該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為提升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針對性研究了不同護理方案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總結相關研究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間在我院血液科確診并住院接受治療的84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并發(fā)感染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采用抽簽法的方式于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分別納入42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兩組研究對象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實驗組中:男27例、15例;年齡區(qū)間13-71歲,平均年齡(50.58±6.81)歲;其中感染溶血葡萄球菌者15例、金黃色葡萄球菌者21例、皮氏埃克菌者4例、其他菌者2例。對照組中:男26例、16例;年齡區(qū)間13-74歲,平均年齡(50.87±6.78)歲;其中感染溶血葡萄球菌者16例、金黃色葡萄球菌者19例、皮氏??司?例、其他菌者2例。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和感染菌株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首先,患者確診后護理人員應向其及家屬進行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并回答患者的疑問,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知識和后續(xù)治療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其次,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對其生命體征波動變化進行密切監(jiān)控,并每日查房時叮囑患者按時進行藥物服用。最后,護理人員應做好病房清潔和消毒工作,叮囑患者注意衛(wèi)生,并于患者出院時予以相應的出院指導。
實驗組患者則應用優(yōu)質護理。首先,護理人員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通過溝通的方式誘導患者進行疑慮和需求的傾訴,并采用專業(yè)的心理干預方式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其次,護理人員在予以患者相應藥物時應主動進行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知識的宣教,提升患者對于藥物作用的了解。并且,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宣教定量、定時的服用藥物對于病情緩解的重要性,避免患者隨意增減少量。再次,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穿戴寬松舒適的衣物,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身體受傷。并且,護理人員還應叮囑患者應用軟毛牙刷進行口腔清潔,避免因牙刷過硬導致口腔出血。最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食用營養(yǎng)豐富的食材,并避免食用刺激性或易致敏食材。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叮囑患者注意飲食適量,避免影響消化功能。并且,患者應注意運動鍛煉,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采用慢跑和散步等有氧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注意適量運動。
1.3 評定標準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驗證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和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差異。
護理效果:顯效(出血及貧血癥狀改善,感染癥狀消失,血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恢復正常)、有效(出血及貧血癥狀改善,感染癥狀改善,血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和無效(不符合上述顯效或有效標準者)。[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生活質量: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20.0,計數指標和計量指標表示方法分別為n(%)和(x±s),檢驗方法則為X2和t,當檢驗結果(P)<0.05時為有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表1顯示: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
表2 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低,組間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發(fā)生感染概率極高,這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還會進一步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2]。因此,通過護理干預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身體健康程度,降低感染對患者健康的損害,對于患者病情的緩解和健康的保障均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所采用的優(yōu)質護理便是一種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核心理念的護理模式,該措施能通過心理干預和健康知識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從而有助于患者良好治療心態(tài)的樹立[3]。而針對合理用藥進行的宣教還幫助患者養(yǎng)成定時、定量服藥的良好習慣,從而有助于病情的緩解。而針對出血施行的針對性護理,則可避免出血癥狀的出現。飲食護理和運動指導則能夠保障患者的營養(yǎng)物質充足攝入,并有助于患者良好身體素質的保持,在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有效率提升方面作用顯著。
參考文獻:
[1]朱慧明,馬桂英,張新磊,等. 免疫抑制療法治療后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并發(fā)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 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0,4(22):94-96.
[2]熊英,金濤. 優(yōu)質護理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04):253-254.
[3]王敏. 優(yōu)質護理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系統(tǒng)醫(yī)學,2020,5(05):151-153.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 湖北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