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畫家趙伯駒的作品《江山秋色圖》,是在北宋后期復古風氣下產(chǎn)生的一幅青綠山水畫。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與其它作品相比較,不僅在構思上更加精巧,而且技藝也更加精湛。在中國的青綠山水畫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本文通過對《江山秋色圖》卷以及相關材料進行探索研究,解釋說明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建立了南宋畫院的新旗幟,對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其中文人士氣的融入,對院體青綠山水具有文人化的引導作用;龍脈概念的納入,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xiàn)著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指向。
【關鍵詞】江山秋色圖;文人士氣;龍脈;藝術價值
一、文人士氣的融入——繼往開來
北宋中后期之際,山水畫幾乎都是以青綠山水畫為主,且畫壇上出現(xiàn)了“士人畫”。由于文人畫家的努力,進行新的嘗試,畫面由寫實逐漸轉向寫意,強調表現(xiàn)藝術家的主觀感受。《江山秋色圖》就是北宋后期崇古風氣下產(chǎn)生的作品,它雖是一幅院體青綠畫作品,但作者趙伯駒為該作品賦予了新的藝術氣質。他融合了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中的一些畫法與意趣,改變了唐朝以來青綠山水畫鮮艷富麗的裝飾性,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秀麗清雅的文人趣味?!督角锷珗D》布置巧妙,以文人意筆勾線,用筆細膩而秀勁,設色明亮清麗卻沒有俗氣,和北宋中前期的山水畫面貌迥異不同。明代文徵明曾贊云:“藝林中有千里(伯駒),如山中有昆侖。”董其昌雖然將趙伯駒納入到“北宗”之中,卻也不得不稱其具有“精工之極,又有士氣”。趙伯駒在《江山秋色圖》中滲入了文人畫的韻致,他以水墨為主,青綠為輔,這種畫法與文人畫家的理念相符合。畫面設色雖然是以石青、石綠為主,但總體風格清新典雅而富有變化,他將明麗的青綠和澹雅的水墨相結合,色調在總體上由濃艷風格轉向清淡風格。除此之外,圖中的人文物象錯落有致地安排在山水之間,有閑步于竹林閑逸舒暢、登山頂高樓侃侃而談、放牧于山林間融怡欲笑、車馬行旅翻山越嶺、江上小舟蕩漾,水邊垂釣悠然自得等人物活動場景??v觀整幅作品,人文物象與自然景致交相呼應,顯得更加真實靈動,畫面洋溢著一種文人的理想境界,以至于有一種身當其境的感覺,也反映出趙伯駒的審美情趣。
趙伯駒將文人的雅逸之氣融入到《江山秋色圖》中,這是在繼承中有所創(chuàng)新,使青綠山水畫得到新的發(fā)展?!督角锷珗D》推陳出新,饒有別致,擺脫了從六朝以來青綠山水畫鉤輪廓填色的藝術手法,有機地融入文人意筆,使兩者巧妙地運用在一起。趙伯駒的青綠山水畫對后世的影響并不只是在筆墨,設色和技巧形式上,更多地是體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上,對院體青綠山水具有文人化的引導作用,為后世文人山水畫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
二、民族獨特性的呈現(xiàn)——來龍去脈
山勢的脈理在中國的山水畫中很講究。清代王原祁創(chuàng)“龍脈說”,里面就暗藏著華夏民族獨特的哲理,也體現(xiàn)出中國畫獨特的美學特征?!督角锷珗D》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圖中所表現(xiàn)的山脈,具有群峰連綿,崇山峻嶺,千巖競秀的宏偉氣勢,這是北方山水的特點。每一座山峰都有其曲折盤桓的脈絡,縱橫交錯而不亂,有斜有正,有渾有碎,且生動的表現(xiàn)出山的來龍去脈以及開合起伏,在多變之中得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整體感。此圖中山峰的氣與勢也是一脈相承的,與樹木、道觀、樓臺、水榭、村舍、人物等之間的組合也有內在的脈絡聯(lián)系。畫中龍脈的藏露要經(jīng)過畫家精心地思考安排,通過畫面的開合,山巒的起伏,云水穿梭,促使“龍”形成“脈”。趙伯駒在畫面中采用巧妙地構思,細心推敲畫中山巒的位置以及氣勢的連綿。使畫中的“龍脈”呈現(xiàn)出畫家的精神氣質以及人與畫合二為一的境界。而中國山水畫正是講求天人合一,心源和造化,主客觀相統(tǒng)一,這顯示出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魅力。
鄭午昌在《中國畫學全史》記載:“論龍脈開合起伏,啟發(fā)微妙,尤足玩味?!_合起伏,為畫之氣勢神韻所出,即畫之生死關鍵,非常重要?!壁w伯駒將“龍脈”納入到自己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更加注重畫面的氣勢。這種“起”、“承”、“轉”、“合”的脈絡走勢貫穿于整幅畫面中,使畫面氣韻更加生動,且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感。體現(xiàn)出畫家的精神境界以及對自然的追求,同時折射出民族的性格特質。
三、結語
趙伯駒在《江山秋色圖》圖中所采用的技法和景物布置都是前所未有的,此圖代表了宋代后期青綠山水畫的藝術成就。趙伯駒在繼承我國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法的基礎上,以巧妙的構思和文人士氣的融入,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轉換,不僅豐富了繪畫語言樣式,而且還為元以后的色彩繪畫所繼承和發(fā)展,對后世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同時反映出了一個時代的藝術特點和藝術風尚。因此《江山秋色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無論是在作品的繪畫水平上,還是精神境界中,都蘊藏著中國民族繪畫特有的藝術氣質,用色彩將中華延綿不斷的悠久歷史和錦繡河山記載下來。
參考文獻:
[1]徐士平.宋代山水畫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2]包瑞清.從江山秋色圖試論宋代文人寫意山水園創(chuàng)作要素[D].中國園林,2013,6.
[3]楊臣彬.山水畫巨作《江山秋色圖》卷,[J]故宮博物院刊,1982,4.
作者簡介:莊睿熙,1995.10,女,漢族,籍貫:四川攀枝花,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美術,研究方向:國畫。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省南充市 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