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硯溪
摘要:云南佤族音樂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傳承相對比較良好。為了更好的將我國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我國當前音樂相關研究中非常重視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深入挖掘以及傳承。本文中我們將針對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進行有效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傳承云南佤族音樂,推動我國當前民族音樂和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關鍵詞:佤族;佤族音樂;文化意蘊;傳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云南佤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類,要保證其傳承,文化意蘊的深度挖掘和傳承是非常關鍵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以及它的傳承。
一.云南佤族及佤族音樂概述
云南瓦族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是一個古老神秘且能夠善舞的民族,居住在阿佤地區(qū),他們使用的語言也不是漢語,而是佤語。不僅如此,相關文化傳承過程中,因為沒有相應的文字,因而很多相關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都是通過口耳相傳得以有效傳承。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的生活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云南佤族的相關民族,音樂也得到了不斷的傳承發(fā)展,現(xiàn)在是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佤族人民生活過程中,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他們會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意愿,描述自己的心情,音樂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佤族音樂的的音樂形式也是相對比較多樣化,其表達的內容或歌頌生活,或歌頌自然,或貼近生產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正因為他們把音樂刻在自己的骨子里,因而佤族民歌的傳承,取得相對比較好的成果,成為我國當前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的代表,而且也有很多佤族音樂人活躍在音樂市場。
二.云南佤族音樂傳承良好的原因探究
我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云南佤族的音樂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最主要是因為云南佤族音樂傳承相對比較好,但是傳承良好與云南佤族本身的地理條件以及自然環(huán)境也是存在很大的聯(lián)系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云南佤族音樂傳承良好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云南佤族音樂。
(一)良好的語言氛圍支撐著佤族音樂的有序傳承
語言是音樂非常重要的載體,因而在音樂的傳承過程中,相應的語言氛圍對于最終的傳承效果影響也是相對較大的。而佤族人民日常的交流溝通通常都使用本民族的佤語,因此很多佤族音樂在傳承過程中一直保留著原汁原味,因而傳承效果也相對比較理想。當前漢語成了全國的通用語言,因此佤族相應的音樂也有了一種新的載體,因此佤族音樂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對于佤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新。
(二)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在客觀上保護著佤族音樂的傳播
佤族音樂作為民族音樂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才得以傳承和發(fā)展的,因而相應的地理環(huán)境對于佤族音樂的傳播發(fā)展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而我國云南佤族大多生活在云南西南邊疆地區(qū),這里雨水豐沛、森林密布,因此內部人員可以實現(xiàn)自給自足,物質生活能夠得到有效滿足,因而在此基礎上人們才會去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實。佤族音樂文化也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基礎之上,才得以實現(xiàn)有效傳播和發(fā)展。
三.云南佤族音樂的文化意蘊
云南佤族音樂的文化音樂與流行音樂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其表達內容以及表達形式也是從文化意蘊上表現(xiàn)出差異的。想要做好云南瓦族論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我們又必須要注重云南佤族音樂的文化意蘊,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究了解一下。
(一)佤族音樂元素折射出佤族人民的崇拜和信仰
云南佤族內部交流都是通過佤語來進行溝通交流的,而這種口口相傳的文化傳承,會給音樂創(chuàng)作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在他們的音樂作品中包含著對于自然祖先以及相應英雄的崇拜和想象。因此當前很多佤族音樂作品中都有著關于佤族的歷史傳說以及宗教信仰,我們可以通過云南話做音樂的來了解云南佤族的歷史傳承以及相應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也使得云南佤族音樂成為云南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形式,成為云南佤族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比如《太陽頌》、《月亮調》就是云南瓦族音樂中表達對自然崇拜的作品。當前也有《江三木落》這樣英雄崇拜情結的音樂作品。
(二)佤族音樂向佤族人民傳遞著佤族社會的世代社會規(guī)范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而佤族內部也存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這種社會規(guī)范對于佤族的整體管理以及文化傳承都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因而很多佤族音樂作品中也將這種社會規(guī)范反映在相應的音樂作品中,使得佤族音樂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因此佤族音樂的又一大文化意蘊主要表現(xiàn)在他向人民傳遞著佤族社會的世代社會規(guī)范,使得這種社會規(guī)范也成為了傳承。在大型的祭祀或者婚喪嫁娶中,就有相對應的歌曲來進行禮儀或者社會規(guī)范表達。《嫁姑娘》、《送葬調》《敬酒歌》都是佤族音樂中能夠反應社會規(guī)范的音樂作品,這也使得佤族形成了特色的社會規(guī)范,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特色。
(三)佤族音樂透漏出佤族人民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音樂作品是為了抒發(fā)感情或者表達愿望,因此很多音樂作品中也表達著人們對于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佤族音樂中對于人民對美好事物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表達就是相對較多的,而且形成了具有佤族文化特色的相關音樂作品。佤族群眾因為居住在偏遠山區(qū),因此日常生活和勞作是非常關鍵的,為了更好的開展相應的勞作,也有相應的勞作音樂作品來鼓舞士氣。《撒谷種》《收割調》就是其中非常代表性的曲調熱烈的歌曲。這類作品在農耕活動中的傳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勞動效率,保證佤族勞動人民的精神愉快。那也有部分佤族音樂作品是表達著人們對于愛情以及生活的美好向往,《約把底》等作品就是對于愛情的描述和表達。
(四)佤族音樂飽含著佤族先民們的教育智慧
音樂的育人作用自古有之,而佤族音樂中很多音樂作品就包含著佤族先民們的教育智慧,對于相關文化的傳承以及兒童的教育都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很多佤族兒歌中的《搖籃曲》、《哄娃娃哥》都具有簡單的道理或者教育意義。而也有部分音樂作品對于常識的傳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羞老三》《媽媽織布我來學》等,通過相關歌曲的傳唱,兒童可以從中對很多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云南佤族音樂的傳承
云南佤族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配上具有代表性的,對于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發(fā)展和傳承來說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因而在云南佤族音樂的傳承中,我們也要找出相關有效的傳承發(fā)展手段。首先一定要增加對于云南佤族音樂的深度挖掘和研究,使云南佤族音樂能夠真正的被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其次也可以將云南佤族音樂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或者是大學音樂鑒賞課堂中的參考音樂來進行剖析學習,可以達到音樂教育的效果,也可以幫助佤族音樂文化進行科學的傳承和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佤族音樂能夠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和活力。最后要對佤族音樂進行廣泛傳播,讓更多人了解佤族音樂的文化意蘊,以此為參考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質的民族音樂,真正將民族音樂帶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五.小結
云南佤族音樂的文化意蘊是云南佤族音樂的精髓,因而它對于云南瓦族音樂的傳承發(fā)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上文中我們以針對云南佤族音樂的文化意蘊進行了深入探究,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云南佤族音樂的傳承工作中,我們牢牢把握上述音樂文化意蘊,一定可以真正的將云南佤族音樂更深遠的傳承發(fā)展下去,推動我國當前民族音樂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松.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J].黃河之聲,2018(13):15-16.
[2]舒婷.云南佤族音樂的傳承及其文化意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133-134.
[3]段世琳.佤族歷史文化探秘.[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