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
體能訓練亦被稱作為素質(zhì)訓練,主要是以身體的練習作為基礎的練習手段,以便于提升運動人員的體質(zhì),促使運動人員可以全方位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組織性和意識性的一類活動。體能訓練可以顯著地提升運動人員的速度、力量、靈敏度、耐力以及柔韌性等,從而顯著地提升運動人員的基本身體素養(yǎng)與頑強拼搏的精神。體育課程教學的關鍵目標,就是能夠提升運動人員的心理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度,促使運動人員綜合素質(zhì)可以全方位的發(fā)展。
1 體能訓練在徑賽項目發(fā)展中的作用
1.1降低運動傷病出現(xiàn)的概率,延長運動人員壽命
較好的體能作為運動的基礎,要求有良好體能訓練人員,不但能夠提升其學習各種運動技巧的效率,還能夠顯著降低運動對其造成的傷害以及意外事件的出現(xiàn),體能訓練,特別是對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對預防徑賽運動的損傷具有較優(yōu)的效果。重視力量訓練,作為預防田徑運動損傷的關鍵性訓練。平衡能力,還能夠降低損傷出現(xiàn)概率。耐力素質(zhì)的提升能夠降低運動給人體帶來的疲勞感,降低運動的損傷概率。靈敏素質(zhì)能夠顯著地提升人體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應急能力。柔韌訓練能夠提升關節(jié)肌肉的靈活性,促使中樞神經(jīng)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顯著提升。
1.2提高競技能力,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成績
運動訓練主要包含技能、體能、心理、戰(zhàn)術以及智力能力的訓練。體能訓練作為運動訓練中關鍵組成成分之一,主要是結合專項的練習開展復合動作訓練,從而改善運動人員的身體形態(tài),提升運動人員各個器官,系統(tǒng)機能,促使其運動素質(zhì)顯著提升。運用體能訓練能夠改善人體結構外部形態(tài),塑造其專項健全的體態(tài)。特別是對人體機能、形態(tài)抑或是某種素質(zhì)有特別需求的運動項目更是如此。優(yōu)秀的運動人員,需要特殊的身體形態(tài),能夠提升其運動會,所以對其進行體態(tài)訓練至關重要。
2 徑賽項目訓練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2.1體能訓練指導思想不明確
徑賽項目之中,體能作為影響運動人員成績的關鍵性因素,練習與比賽的本質(zhì)是。人體能量的比拼除了跨欄、競走等技術項目之外,其他的項目均需要體能來一決高下。我國因為歷史、經(jīng)濟等各種原因,我國對體能概念認知較為落后,甚至是在自然狀態(tài),并沒有意識對其進行發(fā)展,認為比賽最重要的就是原本的練習模式。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體能訓練開啟了針對性的措施,從而顯著地提升了運動員的運動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體能訓練指導思想不是十分的明確,并沒有清晰地認識到正規(guī)的體能訓練的關鍵性。
2.2對體能認識不清晰
我國教練人員在對體能概念進行認知的過程中,和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異,造成我國的體能訓練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相對較為緩慢。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進入奧委會之后才開展各項的體能訓練。體能訓練這一概念才頻繁的出現(xiàn),在各種運動訓練之中,在此前有關體力、身體訓練以及專項耐力等各種詞匯運用率不是十分的高。隨著我國運動水平的顯著提升,體能被廣泛的運用。
2.3部分項目重視,但科學化程度不夠高
自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提出之后,在世紀年代初,我國部分教練員己開始對體能訓練科學化問題進行了探討,但討論的結果和認識并不成熟、全面。對體能訓練的理解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對于訓練中最積極有用地信息仍然難以全面把握。徑賽各項目為體能主導類項目,體能訓練在整個運動訓練中占據(jù)若核心地位。所以,在訓練中以體能訓練為主,特別以身體素質(zhì)練習為主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正是對一般的身體練習過度強調(diào),從而忽視了其它體能要素的訓練,有的運動隊同時也忽視了與其它訓練因素(運動技術,心理狀態(tài)等)的結合。造成了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成績不成正比的畸形發(fā)展局勢。
3 徑賽項目訓練中體能訓練模式
3.1力量素質(zhì)和訓練模式
對于任何一項體育運動來說,力量都是最基本的。運動員需要具備這種素質(zhì),而且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擁有更多的力量。運動員需要有一定的力量素質(zhì),而且要對此加以重視,如果一味追求運動技巧,沒有力量的輔助,也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3.1.1細節(jié)訓練
任何方式的訓練都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例如,在訓練的時候,需要結合高職生的生理特點來進行,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有著不同的生理特點和身體素質(zhì),具體來說,就是要從初中生的骨骼、關節(jié)、肌肉以及心肺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初中生的軟骨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骨骼容易發(fā)生形變,而關節(jié)比較脆弱,外部力量過大會使得部分關節(jié)容易發(fā)生脫位的情況。
3.1.2特征教學
每種運動項目都有每種運動項目的特點,它運動的發(fā)力點會有所不同,所以它更偏向鍛煉的身體部分也會有所不同。針對以上的情況,對于初中生的運動員的力量鍛煉,可以分為幾個方面的專項練習。
(1)軀干部分專項訓練:運動員可以做一些屈伸的練習,比如,將雙腿分開與肩平齊,然后肩負杠鈴,接著做屈伸動作的練習;運動員可以做一些仰臥起坐動作訓練;運動員可以做一些俯臥挺身的動作練習,先準備一張墊子,然后運動員俯臥在上面,接著將自己的雙手放到背后,使得兩只手握在一起,此時運動員將自己的整個上身盡量往后仰;運動員可以做一些負重轉(zhuǎn)體的動作練習;運動員還可以進行平板支撐等動作練習。
(2)下肢部分力量訓練:運動員進行負重深蹲的動作訓練,此時要特別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長時間進行不正確的動作練習,會對運動員產(chǎn)生一些不利影響。運動員可以借助跳繩等工具進行練習,在跳繩期間可以進行單腿跳,還可以進行常規(guī)的雙腿跳。在平時的訓練中加入大量的關于跳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引導運動員練習蛙跳等。
3.2耐力素質(zhì)和訓練模式
耐力素質(zhì)主要是針對于體育比賽時間而決定的,體育比賽是會因為平局等原因進行加賽的,而且在比賽中會出現(xiàn)各種情況,比賽時間不是固定的,全看運動員的現(xiàn)場發(fā)揮,如果兩面的運動員僵持不下,時間就會相對變長,此時擁有更多耐力的運動員就會更占優(yōu)勢。耐力與力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關系,并且和速度也有一定的關系。此時的運動員可以進行兩方面的運動練習。無氧訓練:這種類型的訓練方式通常采用多球練習法,增加訓練的次數(shù)。有氧訓練:此時可以引導運動員進行慢跑鍛煉,也可以通過騎自行車來鍛煉其耐力。
3.3柔韌性訓練
柔韌性主要就是指人體關節(jié)活動的幅度增強,運動人員的柔韌性能夠有效地增強可以降低運動人員在運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損傷事故發(fā)生的概率。由于運動人員的年齡相對較小,柔韌性的練習需要提早,從而促使訓練效果較優(yōu)。在對運動人員進行柔韌性訓練的時候,可以運用壓腿模式、擺腿模式、挺髖模式、送髖模式、轉(zhuǎn)換模式、轉(zhuǎn)腰彎腰模式、轉(zhuǎn)肩壓肩模式、壓腕模式、點頭擺頭模式等開展訓練,依照教學科目不同,采取針對性的柔韌性訓練模式。
3.4靈活性訓練
靈活性訓練主要就是要求運動人員在體育鍛煉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對初中生進行靈活性訓練的過程中,有以下幾種模式:游戲訓練模式、起跑模式、疾跑模式、聽信號變向跑模式、急起急停模式以及各類輔助性練習模式。
3.5速度素質(zhì)和訓練模式
增強運動員的速度素質(zhì),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鍛煉運動員的動作速度,針對徑賽項目的特點,運動員應該主要鍛煉自身上肢運動的速度,就像是助跑動作,最需要的就是速度,沒有足夠的速度,就會給對方反應的時間,而很難取得優(yōu)勢。所以,運動員要加強在速度練習。另一方面,是關于位移速度的訓練。此時運動員可以進行各種特殊步法的訓練,比如全場六點步法等。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徑賽項目運動員需要具備多個方面的身體素質(zhì),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徑賽項目運動。運動期間會消耗掉運動員大量的體力,此時就需要加強運動員平時的鍛煉,從而促進多方面素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如力量素質(zhì)、速度素質(zhì)等。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運動員,就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體能訓練的方法,促進國家徑賽項目事業(yè)的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