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對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所以社會適應能力是促進教改倡導的塑素質教育理念中的主要培養(yǎng)能力。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是指為了學生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而從心理、生理、行為上進行的適應性改變。對于中職體育而言,就是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過程中,在特定情境下以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1 以體育活動為載體,致力于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人際交往能力是最為主要是社會適應能力之一,體育活動的開展,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強大的控制,所以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需要切實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本身屬于人與人間的活動組合而成,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日益頻繁,隨時隨地都要與他人發(fā)生各種關系,只有建立穩(wěn)定而又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建立更加有益的心理健康,能給人無形的力量和鼓勵與支持,能有效的滿足各種情感的需要。例如安全感、歸屬感、自尊自信等。而開展體育活動則能更好地滿足這樣的需求,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條件和動力來完善這一能力。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相較于其他靜態(tài)課程,體育課程具有活動性,每個教學單元中都涉及了一項技能,而這些體育技能學習需要進行模仿和訓練的過程。而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人際互動的一種過程,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社會交往活動形式。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群體中的人際交往,除體育活動課之外,還有體育比賽與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課程方面,給人與人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交往平臺,并在交往中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與信息資源,利用多元化的體育活動而學會適應環(huán)境,若不同環(huán)境狀態(tài)下開展體育比賽,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2 以社會角色體驗為載體,致力于體育互動教學的實施
體育游戲、體育比賽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通過參與互動性較強的體育項目,能有效的扮演各種角色來完成任務。因為學生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需要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從而在與隊友、同伴合作配合中,學會適應不同的社會角色給學生帶來的心理體驗,并對自身的認識與行為調整后而滿足角色需要。社會本身屬于多元素組合而成的交互場所,每個人在社會上承擔的角色不同,且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承擔的角色也不同,不同場合出現(xiàn)時的身份也不同,結合社會環(huán)境的變換,對自身角色相符的行為反應進行及時調整,從而表現(xiàn)出又一種社會適應力。因此,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應通過開展體育互動教學,讓學生從活動中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從而為后續(xù)走向社會并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做好預演預練,使得角色學習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fā)展。
但是為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強度,需要在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負荷以及形式和交流等方面加大對其的重視。中職體育教學大都是在室外場所進行,能有效的給學生進行磨煉,因此,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從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和負荷以及形式與交流等方面,切實哦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吃苦耐勞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品質。尤其是團隊項目往往比單人項目活動,更加有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在整個團隊比賽中,學生可以融入情景,并從中感受氣氛,使得學生的集體主義意念得到強化,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通過長期訓練,對學生步入社會后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訓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強化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強化了同伴的群體意識與協(xié)作能力。
3 以三個意識培養(yǎng)為導向,夯實學生的社會適應力
第一,切實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日常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融入集體之中,通過集體中不斷交流,使得學生的集體意識得到強化,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進行人際定位,促進學生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第二,切實強化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不斷促進學生進取精神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扮演好各自角色的同時,還要加強與群體內成員的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第三,切實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也就是在分工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在體育活動中的分工,在自身的崗位上履好職責,尤其是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通過不同崗位之間的交流和信任,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工作責任,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以4×100接力訓練活動為例,教師需要確保每個小組的分工合理,組間的實力相當,而相互之間的接棒過程,實際就是對學生崗位職責訓練的過程,只有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并且有效履職,就是誠信的過程,而且學生還能從中感受集體的力量,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體育活動為載體,切實強化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職體育素質教育成效的提升。具體的需要以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河南省項城市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