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在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對于促進和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公民健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生命與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夢想,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未成年人保護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F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huán)境的紛繁復雜,使未成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fā)展的不平衡現象。長期以來,由于生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時指導,學生對無法預料且時有發(fā)生的隱性傷害往往難于應對,導致一些學生出現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為失控等現象。
目前,生命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情況比較嚴重。學生生命教育問題不斷出現,具體表現為:一是生命教育定位不明,課程量設置不足;二是生命教育內容碎片化,不能涵蓋全部學段,無法滿足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需要;三是生命教育的資源不足,學校、家庭和社會整合不夠;四是生命教育教學模式固化,教學水平落后,生命教育教師培訓不足。
生命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學生樹立珍愛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掌握維護生命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在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和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公民健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我們建議:
第一,盡快制定出臺《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盡快組建專家團隊系統(tǒng)規(guī)劃、頂層設計,研制《生命教育國家課程標準(綱要)》。明確加強生命教育的指導思想、原則內容、方法途徑,解決師資配備、投入保障、課程建設等瓶頸問題,推動相關政策落地落實。
第二,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建立以專設課程為主導,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及各類教育活動有機滲透、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實施機制。鼓勵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因時制宜地開展生命教育,科學編制和有效使用地方生命教育讀本,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國家生命教育資源庫。
第三,將生命教育納入教師教育內容和通識培訓。把生命教育列為師范生必修課,納入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通識培訓,提高各學科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意識和能力,重點提高班主任的生命教育指導能力。鼓勵具備資質的專業(yè)機構開展生命教育教師專業(yè)能力培訓及繼續(xù)教育。試點開展生命教育專業(yè)師范生的培養(yǎng)。
第四,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會資源。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在中小學校、校外教育場所(少年宮、醫(yī)院、研學基地、革命紀念館等)建立公益性生命教育館(室),指導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各類場館資源開展生命教育。推出生命教育線上教學資源庫、客戶端、智能學習終端等。
第五,積極構建生命教育共同體。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生命服務模式。政府要把促進家庭生命教育納入民生工程,發(fā)揮學校在學生和家庭之間的橋梁作用,指導和幫助家長正確養(yǎng)育孩子;發(fā)揮社區(qū)及相關專業(yè)社會機構的協同和支持作用,優(yōu)化學生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