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琴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下,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音樂教育屬于美育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很多專業(yè)人員都對音樂教育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中的學生相對來說學習資源、學習環(huán)境和師資配備上更有優(yōu)勢,同時我國還有很多的農村學生,農村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差,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也是處于初級階段,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的音樂教育更加不被重視,再加上缺少專業(yè)的音樂教師,農村音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往往堪憂。
關鍵詞:農村;初中音樂;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270
引言
音樂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們所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發(fā)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尷尬狀況,使得借助音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更好成長的預期目標難以達成。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我便在自身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問題剖析與對策研究。
一、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反思
(一)學生喜愛音樂,但是音樂知識缺乏,音樂能力較弱
初中音樂課的主要目標為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教學的過程和方法,以及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雖然很多學生對音樂課十分喜歡,但是音樂知識薄弱,一個班的學生找不出幾個會唱樂譜的,這種現象在農村的初中是極為普遍的。同時學生也沒有掌握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即便是教師進行講解,學生也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圍的環(huán)境和周邊人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感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缺少音樂的熏陶。學生對于名曲欣賞以及各類的樂器教學充滿了向往和憧憬,但是教材中的世界名曲學生聽不懂,不是學生不愿意聽懂,而是受自身的認知限制,即便是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也無法聽懂和正確的感知。相比較來說,學生更喜歡聽流行歌曲,音樂課堂教學難以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求,多種因素導致農村的初中生不具備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二)教學手段單一,死板單調
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時候音樂教師都是采取“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們在講臺下聆聽”“教師帶唱、學生跟唱”的固定模式,這種方式死板單調,長此以往,很容易帶給學生們以逆反感與抵觸感。當學生們難以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與熱情的時候,他們自身的音樂學習效果自然也會不盡如人意。
二、初中音樂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只有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才能進行一系列的培養(yǎng)計劃。否則學生不愿意參與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想要達到的培養(yǎng)目標就很難實現。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不容忽視,這是有效落實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最關鍵的一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選用科學的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滿滿的動力加入音樂學習的活動中來,使得學生保持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開展“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音樂鑒賞教學時,教師不應該單槍直入,直奔主題,毫無鋪墊的情況下就讓學生進行鑒賞。而是應該引入多種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調動學生的興趣,再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欣賞,這樣才能讓學生充滿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開始欣賞教學前,教師應當對作品進行深入了解,這是一段京劇形式的唱段,也是《三國演義》電視連續(xù)劇的主題曲。其歌聲渾厚,意境深遠,有一種歷史的滄桑之感。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作品的簡介,引導學生舉例說出有關三國人物的成語、歇后語等。通過作品簡介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且能夠讓學生對歌曲描述的主體內容有初步的認識。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還調動了學生躍躍欲試的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從而為接下來的欣賞教學做好鋪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述的人物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趣味演唱
在很多學生看來,音樂課只是一門讓學生欣賞音樂、休閑放松的課程。因此,音樂課在過去很多年,都沒有受到學生的重視。實際上,音樂課不只是單一的音樂作品欣賞課程,它還包括樂理講解與歌曲演唱。其中,歌曲演唱比較容易讓學生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就歌曲演唱而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會選擇忽略或跳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此學生沒有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一展歌喉的機會。在歌曲演唱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思考如何通過有趣、有效的教學來激發(fā)學生演唱的興趣。在多媒體技術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教師要學會將多媒體技術融入音樂課堂。教師可以將樂理知識、演唱方式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在示范演唱后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產生畫面感,最后讓學生用各自的方式進行演唱。在學生演唱的時候,教師可以拍視頻進行記錄,然后在演唱結束后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再由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最后,教師可以將優(yōu)秀的演唱視頻作為示范,播放給其他班級觀看,從而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三)音樂教學方式多樣,帶給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體驗
音樂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講究的是其能帶給學生以無限的美感與享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中更不能局限于單純的、單一的教育教學方式,而應力求教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豐富化,以帶給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感知到音樂美與音樂魅力的同時,能全身心地融入我們音樂知識的學習活動之中,并由此獲得音樂素養(yǎng)及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例如,在教學《龍的傳人》這一音樂曲目時,我便有意識地為學生播放了多人合唱該歌曲時的視頻,多人合唱的力量帶給學生更加強烈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沖擊,也讓學生更能從中感受到我們炎黃子孫對于身為龍的傳人所具有的自豪感。當有了這一清晰的意識,我們的學生自然也便能懷揣積極的情感、高昂的情感進行《龍的傳人》這一音樂曲目的學習與學唱。
結束語
作為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逃避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更應當積極正視,要在面對問題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加以解決,這樣我們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獲得更好的提升與發(fā)展,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從而帶給學生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楊海倫.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黃河之聲,2020(03):113.
[2]蘇慶霞.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52.
[3]王雪桐,胡曉偉.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與對策探討[J].北方音樂,2017,37(19):113-114.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大歇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