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慈
摘要:初中化學作為一門以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以及物質間相互作用的自然學科,知識點龐雜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常常需要實驗教學來進行輔助,才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然而,傳統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由于教學條件的局限性,教師通常是通過語言描述來進行課堂導入的,難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影響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效果?;诖耍瑢π畔⒓夹g與初中化學教學融合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化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051
引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中很常見的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受到很多教師的歡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很顯著,它可以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把課本的知識展示給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勢
(一)提高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離不開大量的板書。這便影響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占比。如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課堂教學中涉及的知識要點和關鍵化學方程式均采用電子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壓縮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書寫時間,留出更加充足的時間來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生動、直觀的視頻影像能夠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大大提高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
(二)改善實驗操作設備,顯現化學實驗現象
目前,各行各業(yè)都在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結構轉型,化學科研事業(yè)也不例外。人們已經研發(fā)出多種傳感器,以期利用信息技術的高速計算、數據儲存等多種優(yōu)勢來顯現實驗現象,獲得誤差最小的實驗數據,方便研究者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分析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變化情況,優(yōu)化化學實驗的研究效果。這些傳感器應用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既可讓學生有效完成實驗探究任務,又可讓學生認識到科技是在不斷發(fā)展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融合的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生活導入
初中化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初中化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對化學知識的積累,更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積極地用化學知識來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用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來使學生感知化學的魅力和意義。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呈現出生活中不同的火源,消防隊員采用的不同滅火方案,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思考其中蘊含的道理。為什么有的能用水撲滅,而有的需要用泡沫滅火器,而有的需要用到干粉呢?在生動的生活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地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來思考其中隱藏的化學原理,進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信息技術+探究實驗
目前,探究教學已經成為落實化學教學的基本方式。探究活動是指學生自主搜集材料、發(fā)現問題、觀察生活現象,通過同伴合作、自主思考與動手操作等方式積極解決問題、自主建構科學知識的有效活動[10]。因此,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教師應積極組織豐富的實驗探究活動,可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直觀的實驗情境,或引導學生利用先進的傳感器操作化學實驗,抑或利用多媒體設備記錄實驗操作步驟,優(yōu)化學生的實驗探究行為,逐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到實驗室去: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一課時,老師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了實驗教學情境,即展示一些普通群眾因為不了解消毒液與水之間的配比而采用了錯誤的消毒方法直接傷害了自己的肺部功能與腎功能的相關資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好奇心,讓學生渴望了解如何準確把握溶液的濃度。老師讓學生回憶取用藥品、稱量物品的方式方法,然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活動,自主配制一定的溶質,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
(三)使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但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會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一方面,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另一方面,很多教師還是以口頭講述為主,許多學生是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化學知識,很難對它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把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并且生動的視頻演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這部分知識時,由于此部分內容涉及到了溫室效應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是口頭講述溫室效應的危害,而是應該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溫室效應下的圖片。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被冰雪覆蓋的極地”“冰川融化的兩極”和“生機勃勃的綠地”“土地沙漠化”的對比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溫室效應帶來的危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切實創(chuàng)新實驗設備,促使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活動中的輔助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甫金.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的融合研究[J].考試周刊,2019(37):149.
[2]張劉莉.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整合框架思路構建[J].讀寫算,2019(12):18.
[3]吉海娟.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04):99.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第七中學 云南 騰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