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劉明
目的分析探究功能性體能訓練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影響。方法從我校高二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研究對象,一個班為對照班,一個班為實驗班,各54人,對照班采取傳統(tǒng)體育授課方式,實驗班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對比兩組教學成果。結果訓練前,實驗班、對照班身體素質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班男生、女生的100m、1000m/800m、立定跳遠、20×5往返跑和坐位體前屈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有效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值得推廣應用。
在現(xiàn)代化社會,物質生活富足,娛樂活動豐富,青少年的體育運動量降低,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下降,據(jù)調(diào)查,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逐年下降,青少年肥胖現(xiàn)象普遍存在,青少年在速度、力量、耐力、視力等身體素質方面不斷下降,改善青少年身體素質,成為了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功能性體能訓練是一種廣泛應用專業(yè)運動訓練的方式,可顯著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此次試驗旨在探究功能性體能訓練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影響,現(xiàn)將試驗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及方法
1.1基本資料
從我校高二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研究對象,一個班為對照班,一個班為實驗班,各54人。學生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班。男30例,女24例,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者17歲,平均年齡為(16.95±0.20)歲,平均身高為(165.15±5.31)cm,平均體質量為(56.51±6.28)kg;②實驗班。男31例,女23例,年齡最小者15歲,最大者17歲,平均年齡為(16.82±0.24)歲,平均身高為(166.30±4.85)cm,平均體質量為(58.02±6.15)kg。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等基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滿足對比研究的條件。
1.2方法
對照班采取傳統(tǒng)體育授課方式,上課后,進行充足的準備活動,活動形式為關節(jié)拉伸、熱身操、慢跑等,隨后進行健美操、快速跑、耐久跑等體能訓練項目,訓練結束充分放松,進行關節(jié)拉伸。
實驗班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訓練內(nèi)容如下:①準備運動。由體育教師親身示范,帶領學生進行T 型練習、Y型練習、開合跳、十字跳、側向弓步、箭步蹲等動作,所有的動作都要做二八拍;②訓練內(nèi)容。學生在教師帶領下,朝著前、后、左、右4個方向迅速交替雙腳,進行原地、前進、后退三種形式的彈力帶輔助跑,進行小步跑接加速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訓練速度,在教師指導下,訓練波比跳、屈髖后頂、俯橋、背橋、側橋、俄羅斯轉體、登山式俯臥撐、單雙腳跳臺階等動作,訓練力量,在教師指導下,進行 100m×6間歇跑、200m×4間歇跑、400m×2間歇跑,每次跑步之間休息5至6min,每次課程進行一種訓練,循環(huán)進行,訓練耐力,進行跳繩、花步跑、側向跑、并步跑、T型跑等運動,訓練靈活度,進行不同類型的靜態(tài)、動態(tài)拉伸,訓練柔韌性;③放松活動。訓練結束,進行整理活動、四節(jié)放松操、八步舞等,充分放松。
1.3判定標準
兩個班級由同一位體育教師任教,進行12周的教學,訓練前后,進行100m、1000m/800m、立定跳遠、20×5往返跑和坐位體前屈測試,記錄測試成績,對比分析功能性體能訓練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影響。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此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shù)據(jù),以(? ±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訓練前,實驗班、對照班身體素質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班男生、女生的100m、1000m/800m、立定跳遠、20×5往返跑和坐位體前屈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為了培養(yǎng)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有必要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試驗中,對照班青少年采取傳統(tǒng)體育授課方式,實驗班青少年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結構顯示:實驗班男生、女生的100m、1000m/800m、立定跳遠、20×5往返跑和坐位體前屈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從中可知,功能性體能訓練值得借鑒及應用。
綜上所述:功能性體能訓練能夠有效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因此值得在體育教學中推廣及應用。
(作者單位:1.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2.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