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洲
摘 要:隨著我國的國力的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多,同時也為阻止外國人才對于我國的市場的入侵,因此國家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改革的主要內容。本文就是以本科的教育改革為例,通過對于改革的目的和改革中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得出教育改革有利于高校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改變教學理念,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推動我國的全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進程,進而提高我國自身的人力資源,從根源上抵制文化入侵,加強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本科教育;改革策略;學校教學
近些年來,由于社會形式的改變以及我國對于教育管理體系的改革的運行逐漸加大力度,要求本科學校的教學體系也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形成新的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1],從根本上滿足我國的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要求院校進行改革的同時,也能促進學校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增強,有益于院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國家的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意義。
一、進行教學改革的目的
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情況下必然要走的一步,是促使人們思想與時俱進的一種措施,對于一個學校而言,是一個促進學校創(chuàng)新和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舉措,運用好改革的力量對于學校的經營發(fā)展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對本科學校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的目的就是保障學校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的同時提高教育成果,體現高超的教育水平[2];最主要的是為滿足我國人才需求,培養(yǎng)適合我國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為國家發(fā)展做出貢獻。
二、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不再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對于我國的本科學校來說,主要大體分為理工類和文史類大學。但是由于國家的國力的發(fā)展的要求我國的本科學校開始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學習到的理論要跟實際的操作相結合起來,培養(yǎng)我國技能型人才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大部分的學校的教育都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養(yǎng)成,近乎忽略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的教育體系影響下的學生,在畢業(yè)找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學校理論與社會實踐不符合,導致學生落差心理的產生,不利于學生的人生的發(fā)展。
例如,現如今的大學有的設有會計學專業(yè),在學校學習的期間,有的老師只是單純的教授會計的基本的理論知識,但是當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時,就會發(fā)現學習的理論知識自己無法運用到工作之中。為了工作的開展,只有重新學習適合的技能。這樣就會導致本科的教育成果微乎其微,其存在的意義被取代,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改革實施的方向出現偏差,忽視人才的技能培養(yǎng)
雖然我國的各大院校開始實行教育改革,但是教育改革的重點與要求不符合,改革改的只是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教學設備,對于教學的模式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3]。雖說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不具任何的意義。同時也不利于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體系的改革創(chuàng)新,最終導致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局限于理論層面的局面的發(fā)生。
比如,為學生修建全新的教室以及宿舍等,這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身體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但是對于學生的技能和學習效果毫無益處,這樣做的結果,只是解決了表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內在問題卻選擇忽視,最終導致教育改革方向出現誤差,沒有達到預期的改革效果。
三、解決問題促進改革的方法
(一)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改變教學理念
根據國家的教育改革的要求,結合本科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并且完善相關的管理規(guī)則,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推動學校教學理念的轉變。而根據新的教育體系的原則進行教學,有利于加強學校對學生嚴格要求的管理,同時促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為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的建設道路添磚添瓦。
比如,可以采用激勵機制的原則進行促使老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對于老師的出色表現進行獎勵,調動老師的教學的積極性。盡量避免和減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到時間上下課,學生只有在上課的時間見到老師,其余時間找不到的老師的現象的出現。只有讓老師帶領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疑問才能體現老師存在的意義,這樣既有利于教育效果的顯著提升還有有利于教育改革的進行。
(二)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
在本科進行改革的時候,主要以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同時要建立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建立一個自由并且機會和機遇并存的一個學習空間。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的發(fā)展是全面化的,促進我國本科院校轉型的速度,提高本科院校的社會生存能力。
比如,本科學校的金融專業(yè),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安排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的課上自己動手去操作,積累經驗,把理論知識利用起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建立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同時解決國家人才短缺問題。
(三)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方式調整改革的重點,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重視改革內容,對于資源的運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培養(yǎng)上。學校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技能,不能只建設學校環(huán)境,但是對于學生知識水平選擇忽視,只做表面工程,忽視質量。改變改革的重點,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的長久發(fā)展和國家的繁榮發(fā)展[4]。
例如,本科院??梢园迅噘Y金運用到學生的工作問題上,可以提前與一些企業(yè)簽訂一些試崗工位,讓學生提前體驗社會工作,讓其在工作中發(fā)現自己的理論知識的欠缺,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有個側重點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學校培養(yǎng)社會需求的人才,對于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提供基礎,同時對于我國的教育改革提供指引作用,推動我國的國力發(fā)展,提高國際地位,擴大國際影響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本科院校進行教育改革,有利于院校的社會生存力的增強,滿足國家的教育改革的目標,解決國家發(fā)展中人力短缺的問題,促進國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波,朱郴韋,李禮,劉楠.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研究型本科教育改革實踐[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06):1-4.
[2]胡金焱. 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J]. 中國高教研究,2020(01):65-69.
[3]肖彩霞. “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改革[J]. 教育與職業(yè),2020(20):94-97.
[4]紀麗芳. 雙創(chuàng)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融合的會計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5):391-3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