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年,魏(wèi)國的大臣(chén)清點東陽這個地方交來的賦稅(fù shuì),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是往年的十倍,非常高興,連忙去向魏文侯道賀。但魏文侯卻搖搖頭,給大臣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我在出游途中遇到一個砍柴(kǎn chái)人,”魏文侯說,“他穿著一件皮襖(ǎo),但卻把它翻了個面,毛朝著里面,皮朝著外面穿。我問他為什么要反著穿,砍柴人回答:‘我整天扛(káng)著柴火,怕把皮上的毛磨禿(tū)了,就翻過來穿,反正這邊是皮子,磨爛了也沒關系?!覇査骸赡阌袥]有想過,毛是長在皮上的,皮子磨穿了,毛又怎么留得住呢?’”
大臣們聽得云里霧(wù)里,魏文侯笑了笑說道:“現(xiàn)在你們因為東陽交的稅多了而感到高興,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東陽的田地沒有增加,人口也沒增長那么多,但交上來的稅是原來的十倍,這顯然是橫征暴斂(bào liǎn)得來的。要知道,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君王也當不安穩(wěn)。所以這真不是什么好慶賀的事啊?!?/p>
魏文侯透過增加的賦稅看到了藏在更深處的問題,這種深入思考的能力和看得長遠的眼光,就是一種大智慧。
“皮之不存,毛將焉(yān)附”這句至理名言也一直流傳到如今。
小測試
魏文侯是否有長遠的眼光?
小朋友,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認真思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