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
摘要:為解決喀什地區(qū)玉米機收問題,2010年該地開始選型引進玉米聯合收獲、玉米割曬機械化技術,然而玉米間作種植和各家各戶小地塊種植,缺乏農機與農藝、林業(yè)栽培相結合的途徑,玉米收獲機受林果業(yè)間作和小地塊種植的影響,在地頭轉彎難度大、空轉轉移時間多,導致生產率下降、作業(yè)成本高,收獲機發(fā)揮不了效能;為解決玉米機械化收獲薄弱環(huán)節(jié)瓶頸問題,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技術措施解決問題,從而為順利推廣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喀什;玉米機收;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一、玉米機械化生產現狀
喀什地區(qū)近幾年來不斷探索林果業(yè)間作、套播玉米生產配套機械化途徑,從機械化播種著手,積極改裝棉花鋪膜播種機、引進推廣玉米免耕播種機和鋪膜播種機,普及了玉米機械化播種技術。圍繞玉米機械化生產薄弱環(huán)節(jié),引進試驗示范玉米聯合收獲機、玉米割曬機,為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打下了基礎。
(一)玉米機械化播種情況
糧食作物絕大部分種植面積是林果業(yè)間作,種植春、夏玉米。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示范推廣免耕播種技術、正播玉米地膜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機械等相關玉米生產機械,提高玉米產量,糧食安全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2006年,開始引進示范推廣復播玉米地膜栽培機械化技術。目前,玉米播種主要用鋪膜播種、免耕和常規(guī)等三種方式。
(二)玉米機械化種植技術模式及技術路線
1、玉米播種、收獲時間:正播玉米播種時間為4月下旬、5月上旬,成熟時間為8月中、下旬;復播玉米播種時間為6月上、中旬,成熟時間為9月下旬。正播玉米白地(休閑地)進行播種,復播玉米小麥收獲后倒茬地進行播種。
2、玉米種植技術模式:玉米采取鋪膜播種、免耕播種、常規(guī)播種和套播等技術模式。
3、播種行距、株距:間作果樹行距最小的1.5 m、最大的12 m,株距最小的0.5 m、最大的8 m。玉米種植模式主要(單位CM)分為一膜2行(40+50)、3行(45+45+50)、四行(30+50+30+50)的模式,株距25—30。
(三)玉米收獲機示范推廣情況
喀什地區(qū)玉米收獲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已跟不上玉米聯合收獲機械化發(fā)展需求,制約了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裝備水平,滿足不了農業(yè)生產主要環(huán)節(jié)實現機械化的發(fā)展要求。因此,2010年開始選型引進玉米聯合收獲、玉米割曬機械化技術,在點上進行正播玉米、復播玉米收割作業(yè)試驗示范推廣,通過實驗發(fā)現玉米割曬機技術不成熟、安全可靠性不高、故障率高、收獲效果較差[1]。
三、玉米機械化收獲存在問題
(一)人均耕地面積少,玉米種植面積也少,耕地分成各家各戶小地塊,機具難以進行大田、連片收獲作業(yè)。玉米聯合收獲機不適應間作種植模式和小地塊,玉米割曬機在試制階段技術沒有完善成熟。
(二)缺乏農機與農藝、林業(yè)栽培相結合的途徑。正、復播玉米以林果業(yè)間作為主,絕大部分玉米種植在杏樹間作、核桃間作、紅棗間作、巴旦姆間作。間作果樹行距最小的1.5 m、最大的12 m,株距最小的0.5 m、最大的8 m。正、復播玉米相互套種和其他農作物套種的模式也存在,正播玉米、復播玉米成熟期相差35—40天,正播玉米面積分散,這種情況不利于機械化收獲作業(yè)。
(三)目前,我區(qū)正播玉米采用4種不同的地膜幅寬,一幅膜3種行數,9種不同的播種行距,7種不同的株距;復播玉米采用4種不同的地膜幅寬,一幅膜3種行數,8種不同的播種行距,8種不同的株距。林果業(yè)間作和玉米播種技術模式,不適應玉米聯合機械化收獲作業(yè)[2]。
(四)玉米收獲機滿足不了秸稈回收綜合利用農藝要求。養(yǎng)殖戶飼草料主要來源是小麥、玉米秸稈。所以,農區(qū)家庭畜牧業(yè)的發(fā)展與農作物秸稈有密切關系,小麥、玉米秸稈全部回收綜合利用,并且麥草等農作物秸稈在農貿市場以商品的形式進行交易。秸稈粉碎還田的機具農民不接受難以推廣。
(五)玉米收獲機受林果業(yè)間作和小地塊種植的影響,在地頭轉彎難度大、空轉轉移時間多,導致生產率下降、作業(yè)成本高,收獲機發(fā)揮不了效能。
(六)地塊分成各家各戶,進行大田統一收獲作業(yè)后,讓農民自己協商估算谷物產量和秸稈產量分掉,因各家各戶玉米產量有高低的差距農民不接受。
(七)收獲的時候復播玉米秸稈和玉米棒子含水率較高,而且部分玉米成熟程度不一致,引進推廣一次完成收割、摘穗、剝皮裝箱和秸稈粉碎裝箱等多道作業(yè)工序的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獲損失增加。
四、對策建議
(一)為解決玉米機械化收獲薄弱環(huán)節(jié)瓶頸問題,因地制宜,采取割曬機割倒、人工摘穗、鍘草機鍘草粉碎的分段收獲方式。引進推廣適應林果業(yè)間作種植模式和各家各戶小地塊玉米種植模式的中、小型玉米聯合收獲機和玉米割曬機。引進樣機按每家農戶小地塊進行示范試驗,對比機械收獲和人工收獲經濟、社會效益。對滿足不了技術要求的玉米收獲機或玉米割曬機,生產廠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提高機具的適應性、可靠性。
(二)實現農機與農藝、林業(yè)栽培相結合,掌握玉米收獲機和玉米割曬機基本作業(yè)要求和作業(yè)條件。根據作業(yè)要求和作業(yè)條件種植正播玉米、復播玉米,解決播種行距等存在的基礎性技術問題。
(三)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和各級地方政府累加補貼資金,向購置玉米收獲機的農機大戶傾斜。采取國家、地方財政、農民自籌資金等多種融資渠道,幫助解決農機戶購機資金困難的問題。
(四)農機、農業(yè)部門積極開展技術指導、技術服務工作和人員培訓、宣傳工作。組織召開玉米種植技術模式、玉米收獲現場會,做好玉米生產新技術、新機具宣傳工作,對農民選型引進推廣適應的機具創(chuàng)造條件。
(五)玉米收獲機出廠時必須設計配備秸稈粉碎裝箱裝置,應滿足玉米秸稈全部回收綜合利用,為發(fā)展農區(qū)家庭畜牧業(yè)打基礎。據試驗表明,玉米收獲采取小麥收獲的方式,用玉米割曬機割倒,不是小麥割曬機割曬小麥那樣成熟的技術,因為玉米株高1.5—3m,所以玉米采用割曬機割倒不整齊,農民玉米秸稈裝車不方便,需要進一步進行技術改進完善技術性能。
參考文獻:
[1]李東翰.加大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獲力度 提升機械化工作水平[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06):63-64.
[2]劉甲田,陳華早,賈俊昌,董勤成.費縣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09):47-49.
喀什地區(qū)農業(yè)機械管理局 喀什地區(qū)農機技術推廣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