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為了幫助小學生理解書面文字、提高他們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等而開展的一系列訓練,是以閱讀文章為主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活動。在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喚起他們閱讀的熱情,進而能熏陶他們的情感,促使他們在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并根據(jù)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特點等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從而促使小學生朝著更加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可以開闊學生視野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生活閱歷較為淺薄,需要借助書本來獲取間接經(jīng)驗,以開闊視野。通過閱讀教學,景物類的描寫可使小學生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妙之處,進而可促使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愛上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和山川河流;故事類的描寫可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總之,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能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天地,獲得更美妙的享受。
(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
受到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自主意識并不強烈,且尚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審美觀等,一般是教師和家長告訴他們什么是正確的,他們就覺得什么是正確的。閱讀材料中往往蘊含著正能量的內容,且表達出了對是非、善惡、美丑等的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可激發(fā)小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從多個角度入手思考問題,從而可培養(yǎng)起他們的審美情趣,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三)可以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生腦海中經(jīng)常有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當他們遇到有趣的事情時,也喜歡與同伴、教師等分享,但礙于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常常詞不達意,無法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情感。而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小學生理解文章的字面描述,并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總結,這有效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為他們后續(xù)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閱讀活動的組織,在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中也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問題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動機,當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之后,小學生才會主動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才能真正調動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設置有趣的問題,以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例如,在《狐假虎威》部分內容時,狐貍是一種狡猾多疑的小動物,老虎是高大兇猛的百獸之王,當狐貍遇到老虎后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有的小學生表示老虎會把狐貍給吃掉,有的則表示它們成為好朋友。當小學生有了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師再拋出如下問題:狐貍告訴老虎自己是老天爺派來的,且森林里的百獸都害怕自己,大家覺得狐貍能嚇跑所有的小動物嗎?小學生的想象力較為豐富,他們給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表示狐貍是在吹牛,它在嚇唬老虎;有的則表示狐貍也許真的是老天爺派來的,是新的森林之王。真實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此時教師再組織小學生閱讀課文,小學生能自主發(fā)現(xiàn)狐貍是借助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這能促使他們掌握狐假虎威的真實含義??傊柚鷨栴}導入閱讀內容,可增進師生、生生互動,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下,激起小學生的思維火花,促使他們從閱讀材料中收獲更多。
(二)聯(lián)系生活
生活化的閱讀內容能消除小學生的陌生感,可拉近他們與閱讀材料之間的距離,進而能有效降低閱讀的難度。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以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進而促使小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閱讀教學。
例如在《不懂就要問》部分內容時,文章描述了孫中山先生不懂就問的事跡,表達了他刻苦學習、勤學好問的良好品質。在平時的學習中,小學生也經(jīng)常存在各種疑惑,但礙于自身的害羞心理以及教師的威嚴等,他們很少會主動提問,那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到底應不應該及時請教老師呢?由于閱讀內容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較為貼近,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畏懼拿著戒尺、板著臉的先生,甚至擔心孫中山先生會遭到批評,當讀到先生耐心為大家講解書中道理部分時,小學生懸著的心才放到肚子里。讀到文章末尾處,他們也會深刻思考向先生提問不怕挨打嗎?自己能否像孫中山一樣哪怕挨打也要追求學問等問題。在生活化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情緒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而起伏,這可引發(fā)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有助于他們在閱讀中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總之,借助生活實際展開閱讀,能促使小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可逐步實現(xiàn)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三)多媒體的運用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走神、搞小動作等的現(xiàn)象,閱讀的效果并不好。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的聲音、動畫、視頻等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當枯燥的文字描述變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后,小學生的閱讀欲望自然更強烈,探究的積極性也更高。
(四)小組合作,鼓勵自主閱讀
受到年齡、認知基礎、生活閱歷等的限制,小學生的思維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差異性,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大相徑庭。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將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鼓勵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主閱讀,以在暢所欲言中鍛煉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夯實他們的語文基礎。
(五)個性評價
有效地評價對小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忽視了對他們閱讀質量和數(shù)量等的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為此,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考慮到不同學生間的差異,并采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從而更好地為小學生服務。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小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還關注到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以提高他們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優(yōu)化教學目標,并采取問題導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多媒體設備等多樣化的閱讀手段,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全面提升他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瑞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教師,2020(S2):166.
[2]高春玉.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0(36):107-108.
武安市實驗小學 河北 武安 0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