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琴
摘要:目的: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給予全面探索;方法 ?自2018年6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癌術后病人中挑選82人并隨機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引入一般護理手段,觀察組給予全面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病人護理結果較好,對照組稍差;結論 ?在乳腺癌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引入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護理干預;乳腺癌;術后恢復
近幾年,我國女性當中患有乳腺癌的病人日益增多,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病癥,因此引起了大量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1]。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肺癌為220萬,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隨著乳腺癌術后化療研究的不斷深入,當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復發(fā)與轉移,但化療時間過長會導致女性病人出現(xiàn)過敏反應,同時還會侵害病人的神經系統(tǒng)與骨髓,會引發(fā)病人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消化道反應[2]。為了深入乳腺癌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本文引入了合理的護理措施,主要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自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乳腺癌術后病人中挑選82人,年齡小于65歲,且手術前心腦血管功能正常,有較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41人,平均年齡(47.6+2.5歲);觀察組41人,年齡均年齡(48.3+1.7歲),年齡方面無差異,經有關科室全面審核,全部病人均為乳腺癌患者,均實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1.2護理方法
兩組病人在術前都要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和功能評定,手術后兩組進行不同的護理,21天后比較兩個小組病人的上肢水腫情況、功能恢復狀態(tài)、并發(fā)癥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
對照組病人實施一般護理手段,主要內容有為病人講解豐富的化療知識、給予必要的康復鍛煉指導、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基礎護理等。
觀察組病人在引入以上各種護理手段的同時引入全面護理干預,主要內容有:第一,心理護理。如果乳腺癌病人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那么將會對病癥的治療與護理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有利于病人身體康復,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要與病人開展真誠交流,以隨時掌握病人的所思所想,明確病人的思想動態(tài),促使病人正確面對自身病情,樹立與疾病抗爭到底的決心,從而主動配合與支持醫(yī)護人員的操作[3]。第二,保護病人血管。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保護病人血管,防止治療與護理操作使血管受到損傷,一旦發(fā)現(xiàn)乳腺癌病人穿刺部位血管出現(xiàn)疼痛、腫脹、溫度上升等問題,則需考慮是否屬于炎癥反應,可酌情使用25%硫酸鎂給予冷敷。在注射化療藥物時,必須要引入生理鹽水沖管,保證藥液全部進入病人身體,同時杜絕藥液出現(xiàn)外滲,這是幫助病人預防靜脈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4]。第三,胃腸道護理。由于乳腺癌病人化療期間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同時有的病人還可能出現(xiàn)過度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進而引發(fā)病人出現(xiàn)嘔吐或頭暈并發(fā)癥,要考慮到這是病人胃腸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在護理過程中,不但要高度關注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及時疏導病人的不良心理,采取各種措施將病人注意力轉移到其它方面,可有效緩解病人出現(xiàn)的不適反應,而且還需高度關注病人飲食,要為病人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在病人化療過程中提供一定數量的止吐劑。第四,骨髓抑制護理。乳腺癌病人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骨髓抑制作用會引發(fā)白細胞減少,這是臨床治療與護理過程中較為多見,尤其是聯(lián)合化療過程中,骨髓抑制情況更為普遍,極大增加了病人感染的可能性。在護理過程中,要保證各項操作均處于無菌狀態(tài)下,同時每天要定時做好病房內的空氣清潔,重視空氣流通,并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家屬探視必須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同時嚴格控制探視人數。教給病人正確的個人清潔方法,有利于防止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第五,脫發(fā)問題的護理。乳腺癌病人化療2-3周后,病人會由于毛發(fā)根部細胞群受到損害而引發(fā)脫發(fā)問題,一般情況下,化療結束后病人會重新生出新發(fā),護理人員要針對此情況提前向病人講明,防止病人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打消病人的心理顧慮,在化療前可引入冰帽降溫的方法保護一部分頭發(fā)。第六,輸液護理。乳腺癌病人化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定時記錄病人體重變化,并結合病人的體重情況為其提供合理的藥物,隨時改變用藥數量,嚴格依據有關規(guī)定控制液體輸入速度。病人化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合理增加巡視次數,防止液體輸入出現(xiàn)問題,要根據病人的真實反應隨時調整液體輸入速度,防止出現(xiàn)藥液外滲問題。第七,病人接受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病人開展合理的功能鍛煉,鼓勵病人在以后的護理過程中可采取自行抬高上肢與旋轉等方法開展鍛煉,并作適度的后伸練習。對病人要反復強調鍛煉過程中不得操之過急,要遵循由易到難、逐步增加運動強度的順序,爭取短時間內幫助病人恢復上肢運動功能。
2結果
2.1患側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兩組比較患側上肢上抬功能方面,觀察組80.5%的病人在屬于優(yōu)等,對照組有17.1%的病人屬于優(yōu)等;患側上肢外展功能方面,觀察組82.9%的患者屬于優(yōu)等,對照組有53.7%的患者屬于優(yōu)等;患側上肢水腫程度方面,觀察組75.6%的患者屬于優(yōu)等,對照組有48.8%的患者屬于優(yōu)等,對比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術后功能恢復上,觀察組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fā)癥及心理狀況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實施后,對照組41人,其中15人出現(xiàn)皮下積液,5人出現(xiàn)皮瓣壞死,28人出現(xiàn)了焦慮問題,24人不能融入正常生活。觀察組41人,其中8人出現(xiàn)皮下積液,2人出現(xiàn)皮瓣壞死,4人出現(xiàn)了焦慮問題,5人不能融入正常生活。比較兩個小組的各項數據,在上述兩個方面出現(xiàn)了顯著不同,表明觀察組病人護理結果較好,對照組稍差。
3討論
最近幾年,我國醫(yī)療技術快速更新,在治療與護理乳腺癌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乳腺癌病人術后恢復過程中,防止病人出現(xiàn)過多不良反應、幫助病人融入正常生活等成為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核心內容。
乳腺癌病人術后恢復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在病人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利用穩(wěn)定病人思想、關注病人精神狀態(tài)、開展針對性心理護理,可以防止病人出現(xiàn)不良情緒,幫助病人正確面對自身病情,對自身疾病治療充滿自信。再有,由于乳腺癌病人術后恢復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必須要及時引入針對性護理手段,有利于增加病人的舒適感,打消病人的思想顧慮。
本研究中,觀察組病人整體護理情況較好,對照組稍差,表明在乳腺癌術后病人恢復過程中引入合理的護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種適合在較大范圍內宣傳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陳錦.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壓力及臨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1(05)
[2]馬慧.快速康復理念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J]. 實用醫(yī)藥雜志. 2021(04)
[3]王雪.分階段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21(06)
[4]劉丹.賦能心理模式對乳腺癌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21(06)
[5]崔艷艷,徐杰,劉健.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短期內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淮海醫(yī)藥.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