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泉琨
摘? 要:非漢字圈、零基礎學習者若希望通過線上學習漢字,需要在常規(guī)課后加強訓練。本文從線上漢字訓練中,提煉了示范—臨摹、在“字境”中讀寫和辨析歸納漢字三則訓練方法,并分析了其中的理論支持和實際意義。本文既考量了學習者因素,又結合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對國際中文教育中引入初級漢字訓練方法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線上教學;漢字;國際中文教育;加時課
中圖分類號:H19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7-0133-03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許多原本申請來華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無法如期來華。中國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部署,統(tǒng)籌整合學校相關教學資源,指導、幫助教師盡最大努力為無法來華的外國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在線中文課程,供海外學生線上學習。
一、入門階段線上漢字加時訓練課的必要性
就國際中文教育的漢字教學而言,線上教學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尤為突出。滯留海外的國際學生由于缺乏在中國這個目標語國家生活和學習的經歷,接觸與使用漢字的機會驟減。對零起點、非漢字圈的漢語初學者來說,這種目標語環(huán)境缺失所帶來的不利則更加明顯。目前,雖然國內外探討對外漢字教學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專門探討線上漢字訓練的研究卻微乎基微。鑒于此,基于入門階段漢字加時訓練課的教學實踐研究恰逢其時,本文主要介紹從中歸納出的具有理論支持和實際意義的初級線上訓練方法。
二、入門階段線上漢字加時訓練課
2020年春季學期,上海某高校錄取的零基礎外國學生依據(jù)入學時的漢語水平,被安排在A1班和A2班①。其中A1班學生會認讀、書寫少量漢字,而A2班的5名留學生皆來自非漢字圈國家,不能認讀、書寫漢字。在對A2班的學生進行了兩周(每周一次2學時,90分鐘)基礎漢字入門認讀教學后,為了給學生更多接觸、練習漢字的機會,從教學第三周開始,本研究團隊成員以助教的身份為A2班再開設常規(guī)漢字課(每周2學時)之外的漢字加時訓練課。加時訓練課每周1學時(45分鐘左右),上課時間緊跟在常規(guī)漢字課之后,每次的訓練內容為每周綜合課所學的約40個漢字,到學期末共授課12次。
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根據(jù)學生漢字認讀、書寫訓練實際情況的變化,在12次漢字加時訓練課上,研究團隊成員對線上漢字訓練方法進行了及時調整。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階段以某一訓練方法為主,如表1所示①。
三、入門階段線上漢字訓練方法
(一)示范-臨摹漢字
作為常規(guī)漢字課的補充,加時訓練初期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書寫筆畫為主要目標。其教學步驟為:首先,教師開啟平板電腦的屏幕共享功能,使用電子筆,從筆畫、部件到整字,慢速示范書寫過程;同時,學生在此期間觀摩、書寫并拍攝作品給教師;課后,教師對學生的漢字書寫情況給予反饋。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一系列實驗證明了筆畫數(shù)效應的存在,認為筆畫是識別所有漢字的基本單元,筆畫是漢字的書寫元素[1-2]。對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生來說,亟須加深對漢字拓撲性質②的認識。漢字是一種平面文字,拼音文字是一種線型文字,兩者存在著巨大的區(qū)別,在書寫單位、書寫方向和結構關系上也不相同[3]。因此,在漢字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須向學生展示漢字書寫的動態(tài)過程,而非只呈現(xiàn)靜態(tài)的漢字。在訓練過程中,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訓練方法對學生筆畫基本功的養(yǎng)成確實有效。
(二)在“字境”中讀寫漢字
給學生展示中國常見的含有漢字的廣告、海報、公告牌和地圖等,可以稱之為“字境”。引導、鼓勵學生認讀圖片上的漢字后,教師可在圖片旁邊再書寫示范,讓學生進行臨摹。
以課本中出現(xiàn)的中國地圖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出已學過“南、北、山、河、?!钡葷h字,先用電子筆的“熒光筆”功能依次標注地理位置,如“北京、山東、山西、海南”,并依次提問學生“這是哪里”,之后示范書寫。再比如在學生學習“做菜”一課的漢字后,教師可在屏幕共享一份菜單,上面既有已學漢字,又有生字以及對應的菜肴圖片。通過部件提示,學生推測、認讀生字;然后由一名學生扮演客人看著菜單“點菜”,另一名學生扮演服務員在本子上“記錄”客人點的菜。
在“字境”中讀寫漢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字的能力,包括認讀和書寫兩個方面。配字圖片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消除其對漢字的畏難心理,而且有利于未在中國的外國學生感受到漢字在中國的實際使用情況,彌補二語環(huán)境缺失所帶來的遺憾,最大化“身在異國,學在中國”的效果。以“做菜”一課為例,模擬“點菜”檢驗了學生能否正確認讀漢字,模擬“記錄”則檢驗了學生能否正確書寫漢字。趙果、江新發(fā)現(xiàn)留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不常用的是應用策略(即應用漢字進行閱讀和寫作,在實踐應用中學習漢字)和歸納策略(即對形近字、同音字和形聲字進行歸納,利用聲符意符學習漢字)[4]。學生在可懂的“字境”中學習、猜測漢字含義,有助于培養(yǎng)漢字學習的應用策略。
(三)辨析歸納漢字
這一漢字訓練方法以幫助學生完成少而精的填空題或選擇題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準確辨析形近漢字和歸納筆畫部件為學習目標。練習題中的漢字在筆畫部件或字形結構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學生做題前,教師應提醒學生關注相似結構與易錯筆畫等。練習難度略高于學習者水平,練習答案由學生輪流給出。比如在學過“母”字后,教師可給出兩個含有“母”部件漢字(每、海)的句子,并在“每、?!碧幫诳?,讓學生回憶默寫。這一操練方式或與“字境”認讀漢字結合。
A2班的學生來自非漢字圈,對漢字較陌生。在訓練初期進行大量筆畫、偏旁、基本漢字示范書寫、臨摹書寫訓練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正字法意識。正字法意識涉及多個層面,其中主要包括對漢字結構單元(部件)及其位置、功能以及組合規(guī)律等方面的意識[5-7]。這一訓練方法不僅深化了學生的部件意識,而且培養(yǎng)了上文提到的歸納策略。柳燕梅、江新在比較“回憶默寫法”和“重復抄寫法”兩種學習策略時,發(fā)現(xiàn)在漢字的字形習得上,前者效果更好,但對學生的要求更高[8]。鑒于此,本研究所設計的漢字練習題中,既有只需選擇序號的選擇題,也有需要回憶默寫的填空題,前者對學生的要求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漢字學習負擔,后者雖然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但效果更好,兩者都有助于增強學生辨析歸納漢字的意識和能力。
四、關于漢字教學的建議與展望
在后疫情時代與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的理念下,線上教學已成為傳統(tǒng)線下教學的主要替代模式。在線上教學中,傳統(tǒng)的漢字訓練方式可能會因媒介的切換而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運用新興現(xiàn)代科技輔助教學都是漢語教師應努力掌握的技能[9]。因此,漢語教師不妨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借助在線平臺發(fā)揮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探索出更智能的課堂教學技巧。
五、結語
本文探討的案例雖然存在教學規(guī)模較小,對筆畫部件教學分析不夠系統(tǒng)、深入等局限性,但是為初級漢語線上漢字加時課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本文啟發(fā)教師應該依據(jù)線上特點和學習者因素,及時調整訓練形式,提高學生的漢字習得效率,激發(fā)學生漢字學習興趣,進一步完善漢字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彭聃齡. 漢語認知研究 從認知科學到認知神經科學[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6-44.
[2] 施正宇. 現(xiàn)代漢字的幾何性質及其在漢字教學中的意義[J]. 語言文字應用,1998(04):62-68.
[3] 施正宇. 外國留學生字形書寫偏誤分析[J]. 漢語學習,2000(02):38-41.
[4] 趙果,江新. 什么樣的漢字學習策略最有效?——對基礎階段留學生的一次調查研究[J]. 語言文字應用,2002(02):79-85.
[5] 鹿士義. 母語為拼音文字的學習者漢字正字法意識發(fā)展的研究[J]. 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03):53-57.
[6] 王建勤. 外國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fā)展模擬研究[J]. 世界漢語教學,2005(04):5-17+2.
[7] 馮麗萍. 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fā)展研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01):12-17.
[8] 柳燕梅,江新. 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回憶默寫法與重復抄寫法的比較[J]. 世界漢語教學,2003(01):59-67+3.
[9] “新冠疫情對國際中文教育影響形勢研判會”觀點匯輯[J]. 世界漢語教學,2020,34(04):435-450.
(薦稿人:王一平,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