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寧玲玲
摘要:機械CAD課程是學習工科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應用性和實踐性均很強,在設計人才培養(yǎng)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機械CAD課程在職業(yè)本科機械類課程教學中地位越來越得到彰顯。近年來,該課程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暴露了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對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改革與實踐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改革、實踐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的機械制造業(yè)以魚躍龍門之勢迅猛發(fā)展,不斷譜寫新的篇章。CAD技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經滲透到產業(yè)發(fā)展各個領域,它改變了傳統(tǒng)設計方式,引領了機械設計制造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正因為它的重要性,當今各大職業(yè)本科高校,它都作為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是在校學生必須深造和掌握的技能。職業(yè)本科的機械CAD課程在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我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總結經驗教訓,進行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改革與實踐。
一.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在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
1.課堂教學學時偏少。很多職業(yè)本科學校還沒引起對機械CAD課程的重視,設置的課時偏少。這就導致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能深入展開,個別知識點未能涉及,部分知識點流于表面。對于機械CAD課程而言,理論是基礎,實踐是保證,只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操作時間,才有可能是機械CAD課程教授的知識技能得以提升。學生進行操作實踐的時長較短,次數較少,無法達到強化基本基礎知識點,熟練掌握復雜知識點的目的,最終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實際操作和應用一塌糊涂。
2.教學方法過于單調。目前大多數職業(yè)本科院校的機械CAD課程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整堂填鴨式的書本知識灌輸講解,教師作為課堂的絕對主宰,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式練習,學習興趣日漸降低,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久而久之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考評方式不夠合理。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以期末考試成績一錘定輸贏的形式。這種考試方式顯然不夠合理,它忽略了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使學生淪為了考試的工具,很多學生都是平時不用功,考試報臨時抱佛腳,是大多數學生產生了只要通過期末考試就萬事大吉的心理。這種不合理的考評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上課不認真學習,不注重學習知識探索知識,考試前突擊背誦,深夜挑燈。雖然到最后期末考試時,同學們取得了合格的成績,但是由于平時不用功學習,知識點掌握的不夠扎實,更別提學以致用,養(yǎng)成主觀能動的學習方式了。這種以考試為目的的考評方式。無法促進學生真正扎實掌握職業(yè)本科機械CAD的課程技能,無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改革與實踐
1.重構教學模式。改革傳統(tǒng)的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教學模式,合理修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基于校企合作項目教學合理指定課程標準,增加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實踐學時,切實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采用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理論為實踐服務,實踐讓理論鮮活,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駕齊驅,共同提高的目的。學校與企業(yè)合作,共同完成一些項目,把具體項目引入課堂,進行項目化教學,按照具體項目重新組織整合課程知識點,在課堂知識講授過程中,將寫工程圖識讀、繪制與計算機繪圖進行有機銜接,融入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和計算機繪圖高級制圖作員技能評價標準,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目標,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實踐檢驗理論。
2.調整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師通篇講體驗式教學模式已經為學生所厭惡,所以特別與時俱進的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勢在必行。針對調整教學方式,在職業(yè)本科機械CAD課程教學當中進行了以下改革與實踐。首先,將機械CAD課程安排在機房中進行教學,采用了邊教邊練的模式。具體做法為教師先講解幾個典型知識點后,讓同學們在機房及時跟隨練習,當堂消化剛剛學習的知識點,不留尾巴。邊講邊練的教學模式,能夠起到趁熱打鐵的效果,學生剛剛看完教師的演示操作,接著就上手事件,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所學快速接受所學知識,掌握所學知識點。其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知識模塊,在練習中多增加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教學實例,這樣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這一點對教師的個人教學素養(yǎng)要求比較高,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積累,多注意關注新知識,新理論,新思想,利用課余時間多參加技能培訓,擴充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強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再次,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換位學習,分組學習,給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的載體,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愛上學習。比如有些具體的練習,老師可以先不講,讓學生自己來研究、繪制,也可以將同學們分成小組,進行小小組討論,之后每組選取代表進行演示操作。這樣學生會成為彼此學習的主體,老師也往往會看被學生的思路所帶視野開闊,往往會收獲一些非常規(guī)的繪制方法,這也就是發(fā)散思維的樂趣了,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在信息技術的時代,尤其是現在后疫情時代,網絡平臺授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可以針對重要知識點,錄制微課小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跟同學們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鞏固使用。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與同學們溝通互動交流,同學們感覺老師就在身邊,時刻關注著他們,大大的提升了學習效果。
3.實現合理考評。取代不合理的期末考試單一考核,變單一考核為過程考核??己嗽u價融入學生在學洗平臺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后提交作業(yè)情況,平時出勤、回答問題、完成當堂作業(yè)情況,生產性實訓項目完成情況,綜合以上情況占到60%,期末考試只占到40%,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重視日常學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山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