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責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責任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內容?!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明確提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注重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爆F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普遍表現為嬌生慣養(yǎng)、做事缺乏耐心、容易半途而廢,在面對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往往大多數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問題,偏于自私自利;另一方面,現階段單親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家庭、流動家庭成為多數,家長忽視學生也是導致學生產生缺乏集體責任感、不會相互協作的原因。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責任教育,能夠為道德教育奠定基礎。
1.研究意義
針對現階段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普遍表現現狀,通過序列化班會,潛移默化,日積月累,以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故事、游戲、活動等方式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施以有利影響,青少年的責任感增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強弱、興衰,具有現實意義。
2.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團結協作”意識進行責任教育主題班會研究,探究主題班會的內容及模式,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德育影響。
3.研究內容
1、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進行責任教育。2、探索、積累使高年級學生團結集體意識、與人合作意識,掌握解決個人與集體矛盾的途徑和方法。
4.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校撫順市東洲區(qū)六四零九小學校高年級的學生,共計25名。本班的學生大多來自周邊農村,少部分家長是六四零九軍工廠的工人,大多數是個體戶,孩子經常交給看護班老師或者隔輩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看管。
5.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了案例分析法、教育觀察法、教育訪談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協助完成子課題。
6.研究過程
6.1準備階段(2017年3月—9月)。(1)學習研究方案,確定子課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等。(2)收集學生平日生活中與人交往的情況,運用調査方法了解學生現狀。(3)撰寫階段計劃。6.2實施階段(2017年9月—2020年3月)。(1)梳理出符合高年級學生為集體負責的內容,開展以團結協作意識進行責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實踐研究,開發(fā)出班會課程教育資源。(2)深化“團結協作”主題班會內容及形式,通過序列化班會使學生能夠有效脫離個人主義,友善待人、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化解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途徑。6.3總結階段(2020年3月—9月)。研究全程資料收集匯總,研究成果匯總,課題結題資料準備,撰寫研究報告,總結實驗研究成果,提交結題報告。主要成果:研究報告,匯報整理資料,整理教案集。
7.研究結果
7.1數據結果對比與分析。案例一:我班級男生李某經常與同學發(fā)生口角、愛撒謊、表現為較自私。在開展班會后,撒謊現象明顯減少,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能夠積極參與班級活動,懂得了友善待人,與他人團結協作完成任務。案例二:我班級女生張某性格內向、膽小,不善與人交流,在開展班會后,能夠主動與人溝通,與同學團結協作,懂得了團結的力量大,能夠認識到以團結協作為主題的責任教育對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質修養(yǎng)起到積極作用。綜上案例,說明了經過兩年多班會序列化的磨練,學生們大多數都能真正懂得責任教育的意義所在。通過一系列的班會活動,責任教育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和實踐,學生的集體意識,明顯的有所提高,個別學生變化不明顯,但對比之前,仍有所改變。
7.2實踐探索與收獲。本人通過梳理出的數據前后對比個人的收獲、成長和班級內部變化,總結出了開展符合高年級學生為集體負責的內容,深化“團結協作”主題班會內容及形式,并將以團結協作意識進行責任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實踐研究歸檔,開發(fā)出了班會課程教育資源;通過序列化班會使本人能夠有效的幫助高年級學生脫離個人主義、能夠用責任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友善待人、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化解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和更新穎的活動方式,以及扎實的班主任基本功,提升了自己對班會固本的陳舊思想,整個班級明顯更為團結,學生們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顯著提升。
7.3成效與反思。責任教育任重道遠,需時刻提醒自己,小學生責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責任教育不是短期內揠苗助長就能收獲秋收果實的,要進行序列的設計,細致的目標、針對性的開展貼合自己班級實際的主題班會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訓練,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良好習慣,最終使班級的團結大會最大力量,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幫助。
結語:在父母親無暇顧及子女的責任教育中,不難看出,本人所研究的以“團結協作”為集體負責的責任教育序列化班會的開展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個體情況調查分析、總結歸因,進行序列化設計,通過一系列層層深入的主題班會實踐,使學生有組織有紀律的進行實踐活動,協力合作、融入集體,用自身力量帶動他人,傳遞優(yōu)秀中華美德與文化。此次研究的結果證明了,本人所研究的以“團結協作”為集體負責的責任教育序列化班會有助于形成學生良好品格、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風、校風、有助于責任感的提升,更有助于和諧社會的進步。
團結協作意識的序列化班會是進行責任教育主題班會研究的沃土,使學生們在沃土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通過實踐發(fā)現,為集體負責是責任教育的一部分,責任的研究需要細化到德育教育的點滴當中,要長時間的保持開展下去。責任教育,任重道遠,扎實做好每一步,才能將責任教育根植到學生的心里去。
參考文獻:
[1]桑代克《刺激反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