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石泉
摘要:德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開展德育課程教學有利于對學生優(yōu)秀品質與人格的培養(yǎng)。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適于開展德育的環(huán)境,采用談心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避免過于直接的交流方式,婉轉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還要選擇多元化的激勵手段去激勵學生,充分鼓舞學生,讓學生不斷產(chǎn)生自信。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1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唐代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币簿褪窃诮逃械谝灰x即是“傳道”,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言傳身教,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是對學生的品質和人格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達到人格的不斷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德育教學工作,采用積極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不僅僅在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教師也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其中也明確指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同樣是將德放在了第一位。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立德育人是我們新時期教育的首要任務,對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要。
2提高小學德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2.1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滲透德育教育
為了提升小學德育教育成效,在踐行通透教育時,應注重德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便于德育教育無形中滲透其中??梢酝ㄟ^閱讀方式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如教師可在課上組織朗讀分享活動,請學生將自己平時喜歡閱讀的書籍帶到學校,然后大家進行交換閱讀,在朗讀分享活動結束前,教師可隨機挑選幾名學生來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心得。閱讀作為一種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通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一些優(yōu)質課文佳作,在細細體會文本內容的同時,切身感受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學生得到審美熏陶,心靈得到凈化,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高尚情操的養(yǎng)成。通過組織閱讀美篇活動,促使美篇內容更加形象化,將富含深厚情感思想的內容內化在學生心中,無形中帶給學生美的熏陶。
2.2采用談心的方式,婉轉地批評教育
在小學德育中,應明確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學生,并非是發(fā)泄情緒,通過批評使學生嚴格要求自我,改進自身不足,規(guī)范行為舉止。所以,教師在德育中批評,強調選擇溫和的教育方式,如,課后談心,站在平等角度去說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情,對學生進行婉轉的批評教育。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批評方式,有的學生如果被教師叫去辦公室,可能會產(chǎn)生抵觸和恐懼心理,所以,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婉轉地表達看法。通過談心方式,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逐漸打開心扉。如,“最近看你狀態(tài)不太對,能和老師講講怎么了嗎?”通過這種婉轉的語氣來開頭,促使學生可以敞開心扉,在談話中讓學生主動去認識并承認自己的錯誤,教師要給學生一次機會去改正。如果學生回避,教師可以羅列學生近期的不良行為,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老師的眼中,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反思自身行為,如果仍然不反思,則需要教師嚴厲指出其錯誤,明確利弊,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良行為對自身學習、班風的負面影響,認識到危害性后積極去改正。
2.3選擇多元化的激勵手段
基于小學生喜愛新鮮事物的性格特點,小學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的時候,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多元化的激勵方式和手段,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滿足小學生的新鮮感,同時也能夠利用多元化的激勵手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開展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針對部分存在不良行為的學生,班主任需要與其進行單獨談話,在維護學生隱私和自尊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行為的不足之處,并全面分析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以此為依據(jù)對學生德育的發(fā)展進行個性化指導,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的同時,肯定小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激勵小學生繼續(xù)努力。
2.4融入日常生活,培養(yǎng)公民自覺意識
為了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小學教師要將德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確保德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互融合,通過理論知識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使學生不斷內化感恩意識。例如,在小學德育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界定,將學生領出教室,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中感受大自然,并讓學生思考“大自然對人類發(fā)展帶來的好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紛紛陷入沉思,意識到“大自然給了我們豐富的資源,然而我們在利用資源的同時,卻出現(xiàn)了資源浪費等不良現(xiàn)象”。此時,教師要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用紙、愛護樹木等方法,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公民中的一員,應該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植樹節(jié)到來之際,組織學生參與植樹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感恩意識。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重視德育教育在小學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史以來一直受到各教育家的注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仍然很多,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小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影響。為培養(yǎng)更加優(yōu)秀、更加有責任的學生,仍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小學教師應將德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自覺意識,選擇多元化的激勵手段,采用談心的方式,婉轉地批評教育學生,讓學生認清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瑞閣.“翻轉課堂”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2):106-107.
[2]黃保佑.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嘗試[J].農家參謀,2018(12):140+157.
云浮市云安區(qū)高村鎮(zhèn)六馬小學 52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