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常燕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因為涉及身體各部位的運動鍛煉,如果相關措施不到位,會出現(xiàn)損傷拉傷等意外傷害事件,給體育教學正常秩序帶來困擾。部分教師在當下社會各界關于中小學生身體安全集中關注的背景下,為防止各類意外事故產(chǎn)生,就會產(chǎn)生消極畏難情緒,因噎廢食,主觀簡化了體育教學的內(nèi)容與程序,達不到體育教學的預期目標。針對該類情況,從學生主體入手,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強化安全教育,切實做好意外事故的防范與處理工作,是當下初中體育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傷害事故;防范策略;安全隱患;健康成長
一、 引言
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安全防范工作一直是科學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任何的體育項目都必須在確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基礎上再開展,這樣才能確保師生的身體安全,保障教學的正常秩序。體育教學中的安全事故一旦發(fā)生,危害是極大的,不僅會對學生本身的身體和心靈造成巨大的創(chuàng)傷,也會給學生背后的家庭、教師、相關的管理責任人帶來長遠的影響。針對極有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事故,學校要全面認真地分析事故發(fā)生的潛在原因,以問題為導向,切實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fā),多措并舉,做好初中體育教學的預防工作,提升體育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 加強體育教學中意外事故防范的必要性
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簡明的理論指導,大量的身體運動練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基本身體素養(yǎng)、體育技能、身心健康提升的教學課程。體育教學已成為必修課,當前的體育教學已經(jīng)有了更加寬泛的功能延伸,比如增強師生互動,緩解學業(yè)壓力,拓寬眼界,改善學習氛圍等作用,體育課程也成為廣大中學生較為偏愛的一門課程之一。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由于主客觀原因等多重方面的作用,會有一些訓練意外情況發(fā)生,有些較為嚴重的,就會演變?yōu)槭鹿?,這些意外事故既會破壞教學的相關秩序,又會給受傷同學留下一定的身心創(chuàng)傷,還會引起其他同學的畏懼心理,甚至會留下心理陰影。在應對該問題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的擔當意識不強,為了防止出現(xiàn)意外事故,就搞一刀切,任意降低教學的難度,減少訓練的強度,只讓學生去從事簡單的重復的動作訓練,這樣的做法盡管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事故的發(fā)生,但是從長遠來看是十分不利的。第一,學生無法依照教學大綱要求掌握全部的相關體育技能,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第二,長期在單一固定的訓練模式下學習訓練,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倦和懈怠情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導致體育教學課堂的效率也會被逐步地降低,不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第三,不利于長期的安全教育,學生都是在較為簡單的動作訓練環(huán)境下接受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防范技能有限,也沒有過多的體育訓練事故預防經(jīng)驗,缺少相關的應對策略,防范意識和水平都是在初級階段,同時因為在日常的體育課訓練中不會遇到較為高難度的動作,學生在安全事故方面也會產(chǎn)生麻痹大意,久而久之可能把原有基本的安全常識都會拋之腦后,讓原有的防護能力也逐漸消失,安全教育適得其反。
由此來看,深入的分析造成初中體育教學中安全事故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開展安全防范教育,促進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三、 初中體育教學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客觀原因分析
(一)體育課程本身特性具有一定危險性
與比普通的文化課程相比,體育課程側(cè)重于身體本身的鍛煉,在課程中,學生要調(diào)動身體機能因素,從事相應的運動項目,這中間就客觀存在著一定的事故風險。比如人教版體育中的短跑、接力、立定跳遠等田徑項目,籃球、足球等球類項目,這些項目都是體育競技項目,本身就會可能引發(fā)諸如摔跤、身體碰撞、器材撞擊等客觀的意外事故。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特點,設計體育安全教學方案,做好演示和現(xiàn)場的指導工作。
(二)學生本身的體育素養(yǎng)存在差異
體育課程是要學生的身體內(nèi)在潛能的進一步激發(fā),各項身體器官要協(xié)調(diào)配合,從而完成一系列的動作。而在當前的社會條件和家庭背景下,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生從小可能就沒有被有效地引導,運動意識不強,身體素質(zhì)也沒有得到一定的鍛煉,柔韌性、耐力、持久力、爆發(fā)力、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性等各類的具體身體指標也是存在較大不同。而體育教學中不同項目對于學生某個方面的身體指標能力的要求也是有層次區(qū)別的,比如體操就是對柔韌性要求高,如果前期的熱身運動不到位,韌帶拉伸沒有打開,就很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或者是運動事故。
四、 初中體育教學中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主觀原因分析
(一)有關主體在體育安全教學與鍛煉中理念問題
有些教學實施主體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在體育教學資源的投入上也是為其他學科讓路,沒有做到應投盡投,應保盡保,配備的師資力量、體育設施、知識資源都較為匱乏,在安全保障的投入上也是主要依靠召開會議傳達落實,教師的口頭教導等方式,沒有全面開展體育安全訓練的專業(yè)化培訓工作,比如公開課、實訓演練等項目,雖然讓學生對現(xiàn)在體育鍛煉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具備了一定的防范意識,但是落實到具體的細節(jié)當中就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在安全防范上的做法也是較為簡單粗暴,對具有危險性的項目一律暫停,認為可能存在事故風險的環(huán)節(jié)一律省略,這樣的做法是不具有可持續(xù)性和可建設性的。家長主體沒有認識到體育課程本身的運動風險特性,對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出現(xiàn)的所有意外情況都簡單地認為是教學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也沒有鼓勵學生去主動了解體育教學的安全事故,切身去嘗試防范和化解各類運動事故,只是一味地盡量避免可能出現(xiàn)事故的體育運動,這樣的觀念傳導給學生之后,就會進一步地加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畏懼心理,不敢大膽開展體育鍛煉,這種消極和畏懼的心理在實際的事故應對當中是極為不利的,它會讓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較大的波動,從而無法有效地采取手段來規(guī)避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當事故來臨時,也難以靈活應對,把事故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