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妮
科學課注重“有意思”的動手動腦,更強調(diào)“有意義”的科學理解。理解力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目的是弄清楚事實的意義以及將知識遷移到其他問題、任務和領域中,是一種“能促進遷移的理解”。什么是打開學生的理解之門的“鑰匙”呢?蘇格拉底說:“理想的教學方法,不是把現(xiàn)成的表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正規(guī)的提問,激發(fā)對方的思考,在對方的積極思考中,那些潛藏于內(nèi)心的真理逐漸被發(fā)現(xiàn)?!比绻f理解是教學之“旨”,那么,問就是教學之“術”,“為理解而問”則是教學之“道”。那怎樣才能更好地“為理解而問”呢?
一、多一些有學科價值的問題
科學課應該更多關注和學生個人、社會以及環(huán)境的健康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有關的問題,比如,人類應該怎樣與自然相處,類似的問題會貫穿人的一生并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關注已知,也關注未知,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引導學生關注怎樣避免浪費能源,如何防止污染和避免因不良的飲食習慣、缺少運動和濫用藥物而造成的后果,有助于他們參與有依據(jù)的決策和采取適當?shù)男袨?,對社會發(fā)展都是有利的。面對復雜而多變的世界,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啟發(fā)他們的智慧、增進他們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引導他們積極地、廣泛地、有遠見地追尋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有生活價值的學習。
二、多一些指向大概念的問題
大概念是有組織、有結構的知識和模型,是人們認識事物和建構知識的認知框架,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持久記憶、深度理解和廣泛遷移。以大概念為核心進行教學,應該更多思考具有基本性、統(tǒng)攝性的問題。比如“它們是用什么做的”單元,探討“材料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從更廣的視角探索材料的價值,能讓學生懂得材料是如何展現(xiàn)人的需求與渴望,理解“人類的文明史就是材料的進化史”,真正認識物質世界的核心和本質。這樣的問題,有助于明確和突出教學重點,我們可以用它來架構學習目標,展現(xiàn)學習內(nèi)容間的重要思想和邏輯。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聯(lián)結,并做好以有意義的方式遷移所學的準備,真正實現(xiàn)深度理解。
三、多一些形成結構的問題
推進學生思維進階的一系列問題之間,應該形成一個意義上互為聯(lián)系的“問題結構”,學生在解決結構化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問題結構探究知識結構,從而形成結構化的理解。比如:《有趣的食物鏈》圍繞“能量流”產(chǎn)生的兩個“邏輯問題”(即能量從哪來,能量又往哪去)而展開。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也促進學生認知的不斷發(fā)展。除此以外,還可以用一組“結構化”的問題來解構“能量流”: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要吃它?誰被誰吃掉?草原上能量怎樣流動?你的能量來自哪里?這組邏輯相關又螺旋上升的問題,好比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棋譜”,為學生搭建思維的階梯,推進理解由淺入深。
四、多一些不同思維容量的問題
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基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不同思維容量(深度、廣度、關聯(lián)度)的問題,基于不同學情,設置不同的“求解距離”,促進思維的進階發(fā)展,讓不同學生的“學”真正走向更高一階的水平。比如“解暗箱”的活動,在教學中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設置不同層次的暗箱,讓這些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也可以對同一層次設置一些呈梯度變化的問題,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一個漸變深入的過程,使他們在探究中既面臨暗箱困惑的適度挑戰(zhàn),又不至于面對未知的暗箱而無所適從。教師要遵循暗箱求解的序、遵循學生認知的序,創(chuàng)設適合他們探究的活動情境,凸顯科學課堂教學的層次性,在研究的不同階段都為學生提供成長的機會。
五、多一些深層追問的問題
深度思維離不開課堂的深度追問。追問就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對某一問題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是直抵事物本質的探問?!饵c亮小燈泡》這個內(nèi)容中學生的認知障礙比較集中,認為燈泡是只需要一端連接的“接收器”,而電池是電能的“輸出器”。在對首次嘗試失敗原因的追問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核心在“內(nèi)”不在“外”,由于對燈泡內(nèi)部燈絲走向的未知,他們對燈泡連接點不確定,因而形成了電源、用電器“單線連接”的錯誤認識。可見,追問在知識形成處尋根問源,在認知矛盾處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直面問題本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好問題,是學習真正發(fā)生的前提。指向學生學習理解力的“問”,應該多一些開放性,給學生帶來持續(xù)的質疑、反思和洞察;多一些結構化,激發(fā)已學知識、生活體驗與當前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意義關聯(lián);多一些高階思維,引導學生分析、推理、評價、預測;多一些反復迭代,值得學生一問再問不斷研究。通過“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科學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在經(jīng)歷科學、體驗科學、理解科學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理解力、元認知和遷移力,獲得一種有價值的學習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