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能俊
打造名師,乃教育之幸。名師,一般是大眾認為的好教師。那么,好教師身上的哪些特質是成就自我發(fā)展、促進學生成長的核心元素?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蹦切┮驗闄鄤荨⒚荒芷降葘Υ龑W生,或將學生工具化的教師,往往是價值觀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深刻影響學生一生的不是教師的知識,而是他的正直、善良。前段時間,我和我的中學老師敘舊。他記住我,是因為我讀書刻苦、努力;我記住他,是因為他請我在他的單身宿舍吃過飯。那時,我們班上有六十多名學生,除了我是農村娃,其他同學都是土生土長的城里人。無論是穿著還是言行,我在班上都顯得有些突兀和另類。那頓飯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盤土豆和一缽白菜,但它傳遞的信息我收到了——老師并沒有因為我出身貧寒而歧視我,相反,他給予我最高的禮遇和尊重。多年后,老師已經記不起這件事情了,可對我而言,它卻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我相信,這個一直潛藏在心里的故事會無形中影響我的思想和言行,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自覺地“向下看”。一位具備正確價值觀的老師,他會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幫助學生裝上走好人生之路的“北斗導航”。
我們常說,教師要關愛學生,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學生就是一句空話。
如今,許多班主任把辦公桌搬到了教室后面。上課時,他在旁邊觀察學生課堂紀律或批改作業(yè);下課時,他把學生拉到身邊了解情況或輔導學業(yè)。這樣的班主任一心撲在學生身上,幾乎把教室當成了家。但換一個角度思考,班主任這樣做,可能讓教室氛圍沉悶、壓抑,學生課間除了上廁所、喝水之外,就只好靜悄悄地坐在課桌前等待上課。在這個例子中,教師是否坐在教室里不是問題的焦點,焦點在于我們?yōu)樗袑W生提供健康有愛的學習環(huán)境時,扮演了什么角色。
羅杰斯在杜威“兒童中心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生中心論”。他認為,教師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教師要尊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學生,重視學生的認知、情感、興趣、動機以及潛能的發(fā)揮,并提出了自由學習的教學模式和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這些理論和個人經驗促使我們反思:到底什么是天性?到底有多少孩子的天性在我們程序化的教育過程中被壓抑和抹殺?如何保護和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們天天對著學生說“要好好學習”,我們自己也曾被父母和老師反復教導“要好好學習”,但究竟何為“學習”,恐怕我們平時思考極少。現在的課堂教學講究“時間管理”“精準打擊”“定點清除”,以此提高課堂效率,有的學校甚至連學生上廁所的時間都精確到分秒。
腦科學研究表明,在學習新知識后,必須有休息時間來沉淀,因為大腦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組織、整理和存儲太多的新知識。給學生少量信息、足夠的加工時間,以及從任務中脫離的休息時間(沉淀時間),神經元才能夠更加牢固地聯結在一起,從而形成長時記憶。換言之,“停工”時間也有重要的認知價值,它是學習者進行內部加工和意義創(chuàng)造的重要機會。學習內容越復雜,需要的“停工”時間就越長。但遺憾的是,許多教師依然認為講得越多越好,把課堂40分鐘用到極致才是高效。殊不知,我們正在使勁地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摁滅。
所以,一位教師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價值觀、學生觀和學習觀,才能獲得好教師的“通行證”。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