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著作權法》中新聞報道合理使用條款的理解與適用

        2021-09-03 12:48:01來小鵬賀文奕
        編輯之友 2021年8期
        關鍵詞:合理使用網(wǎng)絡媒體著作權法

        來小鵬 賀文奕

        【摘要】現(xiàn)行《著作權法》第24條第1款第3項規(guī)定了新聞報道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此次《著作權法》修訂,將“時事新聞”改為“新聞”,“新聞”一詞意指事實而非表達,意指報道的目的而非結果。對于不可避免的認定,在使用作品與報道內容關系上,應以時間關聯(lián)性為原則,以內容關聯(lián)性為例外,同時從量與質兩個角度分析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可被使用。合理使用的主體,除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統(tǒng)媒體之外,還應包括取得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媒體。

        【關鍵詞】新聞報道 合理使用 “不可避免” 網(wǎng)絡媒體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1)8-066-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8.010

        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不可避免地使用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的作品?!恫疇柲峁s》一開始便規(guī)定了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條款,目的在于“促進信息的自由流通”。[1](707)《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下稱《著作權法》)自1990年起也制定了相關條款,2020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24條第1款第3項將原條文中的“為報道時事新聞”改為“為報道新聞”,如何理解這一改變?此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中將網(wǎng)絡也納入了媒體范疇,但最終頒布的文本卻刪除了這一規(guī)定,又是基于何種考量?此外,司法實踐中對“不可避免”的認定也是意見紛紜,這些問題均亟待進一步厘清。

        一、新聞含義的界定

        準確適用新聞報道合理使用條款,首先要理解“為報道新聞”中新聞的含義,在此次《著作權法》修改之前,該條款表述是“為報道時事新聞”,此前的司法實踐與理論研究主要是圍繞時事新聞的含義展開的。

        1. 新聞意指事實而非表達

        關于新聞含義的第一個爭議在于,其是指事實本身,還是事實的表達,前者是一種客觀存在,后者則是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加以表述的內容。此前《著作權法》第22條表述為“為報道時事新聞”,《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5條規(guī)定時事新聞是指單純事實消息。因此,司法實踐中普遍將合理使用條款中的時事新聞理解為單純事實消息,這一推理將合理使用條款中的新聞理解為表達。單純事實消息并非事實本身,而是事實的表達,消息是事實的載體,只有通過載體才能進行感知,從而了解某一事實。學界則多從立法溯源的角度分析,認為這一規(guī)定來自《伯爾尼公約》,時事新聞的含義應為時事(current events),指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等領域新近發(fā)生的有新聞價值的事件。[2]新聞一詞并非著作權法中的法律術語,新聞學領域的學者也是從事實和表達兩個角度對新聞進行定義的。前者以范長江的定義最具代表性,認為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3]后者以陸定一的定義為代表并被新聞界普遍認可,認為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4]由此,無論是新聞界還是法學界,對新聞內涵的理解均有事實和事實的報道兩種觀點。

        從著作權法的視角看,“事實—報道”對應的是“思想—表達”這一范疇,事實屬于思想,著作權法并不保護客觀事實,而事實的報道則是一種表達,其可能包含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要素,可被人感知,如果具備獨創(chuàng)性,則可以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從語義上理解,如果將“為報道新聞”中的新聞理解為事實,那么其含義為報道事實,如果理解為事實的報道,則含義是為報道事實的報道,即為報道某篇新聞報道。顯然,新聞的核心價值在于傳播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事實,而非傳遞某篇新聞報道。即使特定情況下,某篇新聞報道成為其他新聞媒體報道的對象,但其報道的核心在于該篇新聞報道產生何種影響這一事實,而不是該新聞報道以文字、圖片等所體現(xiàn)的具體內容。從立法溯源的角度看,我國《著作權法》中的新聞報道合理使用條款來自《伯爾尼公約》第10條之二第2款的規(guī)定“for the purpose of reporting current events”,此處的current events對應的即為新聞,指最近發(fā)生的事件。因此,新聞報道合理使用條款中的新聞應指一種事實,而非表達。

        此次《著作權法》修改,將“為報道時事新聞”改為“為報道新聞”。從時事新聞到新聞,筆者認為這一修改值得商榷。新聞報道中合理使用條款的立法目的并沒有改變,本質上是為了促進信息的傳播,保障公眾的知情權。我國是《伯爾尼公約》等相關公約的締約國,國際公約并未進行相關改變,我國立法上的修改也不會產生本質上的改變。因此,此次修改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之前語義上產生的歧義,但修法本意似乎并沒有達到。新聞一詞具備多重含義,可指新聞傳播的內容,也可指新聞體裁、新聞題材、新聞活動等。[5]將時事新聞中的新聞二字刪除,保留時事一詞更為合理。此外,我國臺灣地區(qū)《著作權法》第49條所使用的表述為“時事報道者”,《香港版權條例》第39條的表述也為“為報道時事”。所以,無論是《伯爾尼公約》中的current events,還是同樣使用漢語的我國臺灣、香港地區(qū),均強調的是時事。

        2. 新聞意指目的而非結果

        關于新聞含義的第二個爭議在于,其是指報道前的目的,還是指報道后的結果。修法之前,很多法院將“為報道時事新聞”理解為只有最終呈現(xiàn)出的新聞報道為時事類新聞,才能構成合理使用。如范某某訴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一案①中,原告范某某是攝影作品《向往》的作者,被告齊齊哈爾廣播電視臺制作播出的宣傳片使用了該作品,法院認為該宣傳片是經(jīng)過選擇、安排、編輯后的內容,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時事新聞是單純的事實消息,所以宣傳片的性質顯然并非時事新聞,因此不構成合理使用。法院顯然是將“為報道時事新聞”中的時事新聞理解為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新聞報道,如果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新聞報道不是時事類的新聞報道,那么就不構成合理使用。

        法院之所以會將時事新聞理解為最終形成的新聞報道,本質還是在于將時事新聞理解為表達,究其原因在于機械適用法律。此次修法之前,《著作權法》中兩處涉及時事新聞,第5條規(guī)定時事新聞為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第22條規(guī)定為報道時事新聞的合理使用條款,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5條又規(guī)定時事新聞是指單純事實消息,由此將第5條和第22條中的時事新聞理解為單純事實消息。根據(jù)《伯爾尼公約》,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時事新聞意指news of the day,其是一種表達,只不過因這種表達僅僅是對時間、人物等簡單信息的整理,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以不受著作權法保護,而合理使用條款中的時事新聞含義,如上文所述,應為事實。此次《著作權法》修改為了避免這種誤讀,將舊法第5條中的“時事新聞”直接改為“單純事實消息”,將第22條中的“時事新聞”改為“新聞”,對兩者進行區(qū)分。因此,為了報道新聞本意就是為了報道事實,其指一種目的,而非報道后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從時事新聞到新聞這一轉變,可能會進一步加深法院的誤解。從語義上看,新聞顯然是時事新聞的上位概念,這一修改可能會被誤讀為此前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適用范圍僅限于時事類新聞,而現(xiàn)在可以擴展到紀實類等所有類型的新聞。這也再次說明,將時事新聞改為時事更具合理性,能有效避免司法機關將為報道新聞理解為最終形成的新聞報道。

        二、“不可避免”的認定標準

        《伯爾尼公約》第10條之二第2款對新聞報道中使用他人作品限制為“在事件過程中看到或聽到”且“為報道目的正當需要范圍內”,我國《著作權法》中的“不可避免”顯然是對這兩個要件的本土化表述,因此,對“不可避免”的理解必然圍繞這兩個要件展開。

        1. 使用作品與報道內容的關聯(lián)性

        《伯爾尼公約》要求新聞報道中使用他人作品必須是“在事件過程中看到或聽到”的作品,《伯爾尼公約指南》進一步解釋,這一規(guī)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合理使用被濫用,作品必須是在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看到或聽到的,不準許事后將音樂補充到電影或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6](51)這一要件本質上是將被使用作品與新聞報道的關聯(lián)性限定在時間而非內容上,即只有在新聞報道中被感知到的作品才可以被合理使用,事后添加的作品,即使與新聞報道主題相關,也不屬于可以被使用的對象。如電視臺在報道音樂會時,現(xiàn)場演奏的部分樂曲片段被錄制在電視畫面中,這種使用就構成合理使用,但如果當時電視臺在錄制時沒有錄制現(xiàn)場演奏,為配合報道效果,事后添加了當時音樂會演奏的樂曲,此種行為就不構成合理使用。

        由于我國規(guī)范性文件并未對“不可避免”作出上述限定,司法實踐中形成了寬松程度不一的三種態(tài)度。第一種采用嚴格的限制態(tài)度,認為被使用作品與新聞報道的關聯(lián)性必須體現(xiàn)在時間而非內容上。如李某某訴交互式公司一案①中,法院認為,除文章內容和被訴侵權的圖片均指向白洋淀這一特定地點外,兩者無任何必然的聯(lián)系,該照片并非新聞報道過程中拍攝的,不具備作為報道時事新聞中合理使用的條件。第二種持寬松的態(tài)度,認為被使用的作品與新聞報道只要具有內容上的聯(lián)系即可。鐘某某訴《重慶日報》一案②中,劉光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劉氏刺熨療法的傳承人,鐘某某曾為其拍攝了一組給病人治病的照片,后劉光瑞在接受《重慶晚報》采訪時提供了該組照片,該照片后被《重慶日報》使用。法院認為,該組照片的內容反映了劉光瑞采用劉氏刺熨法中的火熨術為病人治病的情景,與新聞報道的內容緊密相關,最終認定構成合理使用。第三種采取折中的態(tài)度,通常情況下要求被使用作品與新聞報道具有時間上的關聯(lián)性,但如果某一作品描述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那么為了報道該事件可以合理使用該作品。在韓某某訴《揚子晚報》一案③中,韓某某拍攝了一幅攝影作品,內容為洪澤一名公交車司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已睡著的孩子放在自己腿上跑了一趟車。法院指出,《揚子晚報》如不將訴爭照片進行原樣再現(xiàn),社會公眾就無法直觀感知時事新聞內容,因此構成合理使用。以上三種態(tài)度,筆者支持折中態(tài)度。

        首先,以時間關聯(lián)性為原則。合理使用的對象必須是事件中看到或聽到的作品。從立法溯源看,20世紀30年代隨著無線廣播技術的普及,在新聞報道的畫面中偶然拍攝或錄制到他人作品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其正當性在于兩方面:一是如果將相關作品從新聞報道中刪除,則很可能造成報道內容的割裂,從而難以準確傳達信息;二是新聞報道中拍攝或錄制到哪些作品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如報道一場書畫展,具體拍到哪些作品有很多偶然性,若要求媒體事先獲得書畫展中所有作品作者的授權,顯然加重了媒體的負擔。如果事后在新聞報道中添加與主題相關的作品,那么這兩方面的正當性則無從談起。一方面,既然是添加,說明作品本身在新聞報道中是可有可無的,添加無非是錦上添花,但這種錦上添花不能以損害著作權人利益為代價;另一方面,既然是事后,至少說明作品并非在拍攝或錄制時被納入新聞報道中的,且事后添加必然是特定的幾件作品,因此就不存在拍攝或攝制時無法事先獲得權利人授權的情形。

        其次,以內容關聯(lián)性為例外。特殊情況下可以突破時間限定,即只有在某一作品記錄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為使讀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發(fā)生時的情景,可以合理使用該作品。如某普通市民抓拍到了僅出現(xiàn)了幾秒鐘的海市蜃樓現(xiàn)象,如果按照《伯爾尼公約》中嚴格的時間限定要件,則不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但該作品記錄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媒體也不可能讓這一事件重現(xiàn),為再現(xiàn)事件發(fā)生時的情景,可以突破時間性限定,對此作品進行合理使用。這一例外的合理性也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伯爾尼公約》誕生之初,拍照、攝像通常都是由媒體完成的,媒體本身就是大多數(shù)事件的第一記錄者,因此很少存在需要尋求普通民眾對某一事件進行記錄的情形,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拍照、錄像等日益普及,人人都可能成為特定事件的記錄者,且可以通過微博、短視頻等社交媒體即時發(fā)布,反而媒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另一方面,此時媒體使用相關作品,并非錦上添花,而是再現(xiàn)事件的唯一途徑,是不得不用之。此外,如果尋求作者授權后才能使用,一是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二是如果作者不同意,相關新聞便無法報道,也有悖于促進信息自由流通的本意。

        2. 使用作品的合理范圍

        《伯爾尼公約》對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第二個限定是“為報道目的正當需要范圍內”,《伯爾尼公約指南》進一步指出,作品在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對于報道本身是偶然和附帶的。[6](51-52)此要件解決的問題是作品內容在多大程度上可被使用,《美國版權法》第107條規(guī)定了四個合理使用的測試要素,其中之一便是所使用作品的量、質與整個作品的關系。這一思路有助于分析何為作品使用的合理范圍。

        從量的角度看,被使用的作品通常必須是特定的片段而非全部。對于文字、音樂、視聽作品而言,其在時間維度上具有一定的長度,客觀上可以截取部分片段。此外,這些作品的片段通常能準確傳達信息,如聽音樂的前奏就能分辨出是哪首歌曲,新聞報道時也無需使用整個作品。因此,實踐中對這些作品的使用,只要不是將其全部納入新聞報道,就滿足量的要求。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是以圖片、造型藝術等形式存在的作品,其客觀上不能截取某個片段,只能截取整個作品的局部,但局部往往又難以準確反映其所傳達的信息。因此,在新聞報道中對圖片的使用基于整張圖片,這就難以符合量的要求。英國《版權、外觀設計和專利法案》第30條第(2)款直接排除了對圖片的合理使用,規(guī)定為報道時事新聞,對作品(不包含照片)進行合理使用,如有充分的說明(受第(3)款的限制),則不構成侵權。

        筆者認為,對圖片、造型藝術等類型作品沒有必要從量的角度加以限定。首先,《伯爾尼公約》《TRIPs協(xié)議》等國際條約,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司法中,均未排除圖片在新聞報道中的合理使用。從《伯爾尼公約》的修法歷程看,實際上已考慮到對圖片、造型藝術等作品的合理使用問題。在1948年布魯塞爾文本中,使用的是“簡短摘錄(short extracts)”一詞,對圖片、造型藝術等作品顯然無法進行摘錄,于是在1967年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第四次修訂《伯爾尼公約》會議期間,研究小組提出,將簡短摘錄改為:(a)文學和藝術作品的簡短摘錄;(b)可能在事件中看到或聽到的建筑作品、單獨的圖表作品、造型藝術或實用藝術品,以及單獨的攝影作品。后專家委員會認為使用一般性的措辭更為精簡,所以最終使用了“在為報道目的正當需要范圍內”。[1](715)由此可見,使用“在為報道目的正當需要范圍內”主要目的在于法律語言的精簡,并非排除了對圖片等類型作品的合理使用。

        其次,英國《版權、外觀設計和專利法案》第30條第(2)款是相關利益集團游說的結果,當時攝影師主要靠將照片賣給報紙來謀生,因此英國新聞工作者聯(lián)合會主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照片合理使用來報道新聞事件。[7]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攝影拍照的技術門檻逐漸降低,可以說人人都是攝影師,職業(yè)攝影師也并不依靠將照片出售給媒體作為主要的謀生手段。在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為王”的時代,更多的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通過媒體進行傳播。所以,現(xiàn)今對圖片等作品的合理使用進行限制已無必要。

        從質的角度看,使用的作品片段不能構成整個作品的實質性部分。在Los Angeles News Serv. v. KCAL-TV Channel 9一案①中,被告為了新聞報道而使用了原告錄像帶中的一部分。法院指出,盡管復制的僅是全部作品中的一部分,但卻是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是整個作品的核心,因此這一測試因素對于被告是不利的。雖然我國《著作權法》中并沒有給出合理使用的具體測試要素,但此次《著作權法》修訂過程中,將源自《伯爾尼公約》第9條第2款中的三步檢驗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作為原則性條款,即合理使用的適用,首先必須是在特定情形下,其次不能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最后也不能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利益。因此,并非截取的是全部作品的一部分就一定構成合理使用,如果此片段構成整個作品的實質性部分,必然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媒體類型的界定

        新《著作權法》將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媒體類型限定為“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而2014年頒布的修訂草案表述為“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網(wǎng)絡等媒體”,增加了網(wǎng)絡媒體這一類別,但這一修改最終并未采納,這是否意味著新聞報道合理使用不適用于網(wǎng)絡空間?回答這一問題,關鍵在于對“等媒體”的理解。

        1. 延及網(wǎng)絡空間的合理性

        我國現(xiàn)行的規(guī)范性文件已經(jīng)傾向于將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擴展到網(wǎng)絡空間。從《著作權法》修法歷程看,1990年的《著作權法》采用的是封閉式列舉,只規(guī)定了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jié)目、新聞紀錄影片五類媒體。2001年《著作權法》修正時才加入了“等媒體”三個字,有學者認為這一修訂不僅包括了互聯(lián)網(wǎng)絡等新的傳播媒體,而且為容納新的傳播媒體留下了余地。[8]《信息網(wǎng)絡傳播條例》第6條更是明確規(guī)定,通過信息網(wǎng)絡提供他人作品,如果是在新聞報道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他人的作品,構成合理使用。因此,將“等媒體”解釋為包含網(wǎng)絡媒體并不違反現(xiàn)行規(guī)范性文件。

        向網(wǎng)絡空間延伸也是新聞媒體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根據(jù)《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No.11(2020)》的調查結果,當前僅有0.68%和6.06%的公眾通過紙媒和電視獲取新聞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群、今日頭條、抖音獲取信息的分別達到24.03%、77.25%、24.61%、39.02%。[9]可見,網(wǎng)絡空間已成為公眾接收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統(tǒng)媒體必然也在網(wǎng)絡空間進行擴展。新聞報道合理使用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信息的高效、廣泛傳播,如果嚴格禁止網(wǎng)絡空間內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那么必然嚴重阻礙信息傳播,與該制度的原意不符。有學者也指出,網(wǎng)絡作為新興全球性信息媒體,被稱為“第四媒體”,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應包括作為主體的網(wǎng)絡。[10]

        2. 網(wǎng)絡空間媒體類型限制

        傳播學領域對媒體一詞并沒有明確的界定,對網(wǎng)絡媒體的內涵與外延更是莫衷一是。如果從最為廣義的含義出發(fā),通過網(wǎng)絡報道時事的任何個人、企業(yè)、組織等均可稱為網(wǎng)絡媒體。合理使用作為對著作權人的一種限制措施,如果過于寬泛,勢必會損害權利人利益,如果過于狹窄,又會損害公共利益。因此,對于新聞報道合理使用中網(wǎng)絡媒體的限定,要以利益平衡為基本原則,兼顧著作權人私權與公眾獲取信息的合法利益。

        2017年頒布的《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下稱《規(guī)定》)第5條規(guī)定,在網(wǎng)絡空間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jīng)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活動。筆者認為,可以此為依據(jù),只有取得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主體在網(wǎng)絡空間的新聞報道才適用合理使用制度。

        首先,根據(jù)《規(guī)定》第6條,能夠申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必須是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或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兑?guī)定》第27條又明確新聞單位是指依法設立的報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和新聞電影制片廠??梢?,能夠申請許可證的媒體通常為主流媒體,其新聞工作者通常具有出色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確保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權威性,并且主流媒體通常具有公益性質,具有傳播時事、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的社會職能,此時,個人權益適當讓位于公共利益具有合理性。

        其次,沒有取得許可的個人、企業(yè)或其他主體如果在網(wǎng)絡空間事實上從事報道時事的行為,因為沒有合理使用的抗辯,承擔著巨大的侵權風險,一定程度上避免博人眼球、嘩眾取寵的新聞報道,也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此次《著作權法》修訂中,刪除了網(wǎng)絡二字,并非排除網(wǎng)絡空間新聞報道的合理使用,而是為了防止公眾、司法機關等部門泛化對網(wǎng)絡媒體的理解,將未獲得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個人和企業(yè)也作為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主體,從而過分限制著作權人利益。

        結語

        新聞報道中的合理使用,既關乎新聞行業(yè)發(fā)展與公眾知情權,也涉及著作權人的利益,因此對現(xiàn)行《著作權法》第24條第1款第3項的準確理解與適用具有重要意義,關于該條款的適用,實踐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爭議。

        一是如何理解“為報道新聞”中“新聞”的含義,我國《著作權法》中此條規(guī)定承繼于《伯爾尼公約》,新聞一詞所對應的為current events,其意指事實而非表達,是為了報道某一事實,而非為了報道某篇新聞報道。此外,新聞指報道前的目的,而非報道后的結果,不能根據(jù)最終呈現(xiàn)出的報道內容反推其是否構成時事新聞。所以,此次《著作權法》修改,將舊法中的時事新聞改為新聞,并未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反而會使人誤解舊法中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適用范圍僅限于時事類新聞,而現(xiàn)在可以擴展到紀實類等所有類型的新聞。

        二是關于“不可避免”的認定標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某一作品能不能被使用。結合《伯爾尼公約》和科學技術發(fā)展,被使用作品與新聞報道的關聯(lián)性,應以時間關聯(lián)性為原則,以內容關聯(lián)性為例外。通常而言,被使用的作品必須是新聞報道中看到或聽到的作品,除非某一作品記錄的事件已經(jīng)發(fā)生,為使讀者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發(fā)生時的情景,而不得不使用該作品時,可以突破時間關聯(lián)性的限制。其次,要解決的是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被使用的。從量的角度看,除圖片、造型藝術等不使用整個作品則無法準確傳達信息的作品外,其他被使用的作品通常必須是特定的片段而非全部。從質的角度看,使用的作品片段不能構成整個作品的實質性部分。

        三是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主體是否延及網(wǎng)絡媒體?!吨鳈喾ā分小暗让襟w”的表述為把網(wǎng)絡媒體納入其中留有余地,當前網(wǎng)絡已成為公眾接收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網(wǎng)絡媒體作為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主體具有合理性。但為了避免泛化網(wǎng)絡媒體的范圍,應以獲得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為限。

        參考文獻:

        [1] 山姆·里基森,簡·金斯伯格. 國際版權與鄰接權:伯爾尼公約及公約以外的新發(fā)展·下卷[M]. 郭壽康,劉波林,萬勇,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 劉文杰. 探析著作權法中的“時事新聞”——翻譯引發(fā)的著作權法疑難問題[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23(3):18-37.

        [3] 范長江. 記者工作隨想[J]. 新聞戰(zhàn)線,1979,4(1):15-18.

        [4] 陸定一. 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N]. 解放日報,1943-09-01(004).

        [5] 彭菊華. 新聞學原理[M].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19.

        [6]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M]. 劉波林,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7] Kelly C. Current events and fair dealing with photographs: time for a revised approach[J]. Intellectual property quarterly, 2012(4): 242.

        [8] 李明德,許超. 著作權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14.

        [9] 唐緒軍,黃楚新,吳信訓. 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No.11(2020)[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108.

        [10] 吳漢東. 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326.

        猜你喜歡
        合理使用網(wǎng)絡媒體著作權法
        新《著作權法》視域下視聽作品的界定
        網(wǎng)絡媒體記者走進山西農谷
        論版權轉讓登記的對抗效力——評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送審稿)第59條
        知識產權(2016年4期)2016-12-01 06:57:54
        淺析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政治教學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24:59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從谷歌案析數(shù)字圖書館對作品的使用行為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3:30
        論對“一臺戲”的法律保護——以《德國著作權法》為參照
        知識產權(2016年10期)2016-08-21 12:41:06
        網(wǎng)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互動傳播探索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網(wǎng)絡媒體在輿論管理中的作用及應用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黄片视频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四虎| 凹凸世界视频a一二三|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7米奇| 欧美日韩电影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自产自拍高清av|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谁有在线观看av中文| 国内偷拍国内精品多白86| 品色堂永远免费| 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久久|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丝袜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干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网址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99综合精品久久| 亚洲福利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艳妓bbw高潮一19|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片在线看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老熟女| 国产一区二区熟女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精品黄页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大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