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誼
2019年4月和7月,根據(jù)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辦統(tǒng)一部署,首批中小學名師領航工程華南師范大學培養(yǎng)基地班的學員,先后赴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揭陽市揭東區(qū)和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通過開設專家講座,舉行示范教學,參與同課異構,主持學科研討,深入課堂診斷和組建團隊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送教支教活動。我作為一名來自澳門的初中英語教師,有幸參與了這一意義非凡的活動。
2019年4月16日,按照“國培”活動的安排,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為了準備這次活動,我連續(xù)熬夜準備課件。在上課前的那天晚上,我反復琢磨著次日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第二天上午,我?guī)е染o張又興奮的心情來到豐順縣湯坑中學。
當我匆匆走進課室,看到學生們一張張可愛的臉,老師們既親切又燦爛的笑容,我緊張的心情頓時放松了下來。當我看到班內有五十多位學生時,內心感到很驚訝,沒想到一個班竟然有這么多學生,在澳門通常每班只有二三十人。好在之前我對內地大班制教學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備課時已作了多方面的考慮。由于對學生英語水平不太了解,要進行一堂純英語的探索教學,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短暫思考后,我看看距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時間,就想不如用英語與學生先聊聊天,讓彼此先熟悉一下,這樣對后面的教學也許會有些幫助。于是,我用英文問了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年齡、愛好、是否喜歡英語……開始時他們都有點拘謹,但閑聊一番后,我們很快便打成一片了。
短暫的“磨合”之后,課堂很快就熱鬧起來。隨著課的推進,教室里不斷傳出歡笑聲,同學們越來越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了。這一課,他們跟著我的指示完成了每一項任務??吹剿麄兡樕舷矏偟男θ荩矣X得他們真的找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而且感覺得到他們都有點喜歡上我啦。這使我心里甜絲絲的,讓我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第二天,我迎來生命中第一次參與的同課異構活動。那天,我與湯坑中學的張老師執(zhí)教“簡單現(xiàn)在式”。張老師是一位溫柔、體貼的年輕女教師,看起來很面善,因此我們很快就一見如故了。課上得很成功,課后我們還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經(jīng)過兩天的示范課和同課異構,第三天我已經(jīng)輕松很多了。當天的任務是聽課和診斷,由于事前已對兩地的教學有所了解,在下午的交流中,我和教師們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惑和此次學習的感想收獲。兩地老師的坦誠交流,讓我們都感覺收獲良多。
幾天后,我來到揭東第一初中支教。聽完我的示范課后,一位老師談到:“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指導非常重要,這要求老師要認真?zhèn)湔n,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靈活處理教材,優(yōu)化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時效性、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在這方面,黎老師做得非常好,也令我們深受啟發(fā)?!边@令我倍受鼓舞。
隨后,我與江老師又進行了一次同課異構活動。這是一堂閱讀課,江老師主要著眼于課本知識的教授和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而在澳門,這種課稱為讀本課,因此在設計思路上有很大區(qū)別。在我的設計中,文章只是一個導入點,通過文章新詞匯、句型、語法的學習,把所學知識延伸到實際運用中。
雖然著眼點不一,但說實話我很喜歡江老師這一課,作為一名教壇新兵,江老師的課堂充滿活力和張力,教學設計活潑大膽,而且運用了拼圖、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自覺愛護野生動物,保護大自然。
而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讓知識回歸生活,指導學生在生活化的語境中自然運用語言。在課后交流中,很多老師都談到這點并表示贊許。同行們不無客氣但真誠熱情的評價,對我其實也是一種鞭策,這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教育的意義所在。
在支教活動中,我經(jīng)常會想起自己所在的商訓夜中學。商訓夜中學是一所澳門回歸教育類型的學校,“回歸”的意思是指在適齡求學時期放棄了學業(yè)或讓過去沒有讀書機會的學生重返校園學習。他們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有的曾誤入歧途,現(xiàn)在重回正軌,希望完成學業(yè),追求理想;有的年少無知,現(xiàn)在才意識到讀書的可貴;有的在日校多次留級,在放棄學業(yè)前,希望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面對這樣一群學生,我想,要教他們的不只是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鼓勵他們努力進取,追尋夢想。這是回歸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這正好與支教活動的目的不謀而合。這些年來,澳門政府高度重視回歸教育,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澳門從2001年接受小學教育以下人口占54.6%,到2014年已降至14.4%;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口從7.4%提升到31.2%。我想,內地有些地區(qū)的教育也正面對這樣的問題。通過支教活動,提高這些地區(qū)老師們的教學能力,強化師資力量,挖掘學生潛能,改變貧困山區(qū)教育落后現(xiàn)狀,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
支教活動也讓我體會到國家要強大起來,教育尤為重要。我自小在澳門長大,在國家的庇護下,澳門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使澳門成為大中華區(qū)第一個實現(xiàn)了15年免費教育的地區(qū)。由于財力充裕,老師們有機會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提升教育教學技能,為澳門教育的崛起推波助瀾。我希望能把自己所學帶到山區(qū),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一份力。
人的一生,難得有機會去考驗自己、磨煉自己、提升自己。我永遠不會忘記和那些親愛的學生和熱情的老師們一起走過的短暫而充實的日子。支教活動雖然暫時結束了,但它卻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記憶,讓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繼續(xù)成長。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會把支教帶給我的“才富”化為無限的學習動力,不斷充實自己、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在澳門教師群里發(fā)揮輻射性的作用,推動澳門教師積極參與內地支教,讓兩地教學通過互動擦出更耀眼的火花,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優(yōu)秀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支教讓我打開了職業(yè)的視野和胸懷,讓我的目光不再聚焦于一城一地,而是放眼全國,為更宏大的事業(yè)而努力。
這,既是我在這次支教活動中最深刻的領悟,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更值得驕傲的成長?
(作者單位: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商訓夜中學)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