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摘 要:在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這需要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也是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徑,所以它是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但是,提問也是有技巧和要求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擅問、會問,要問出效率,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從而打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關鍵詞:提問角度;分層質疑;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9-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63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情況,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在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進而刺激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更好地發(fā)揮學生課堂教學主體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提問也是需要一定的教學藝術的,歷史教學中的無效提問往往導致學生回答的低效甚至無效,所以對于如何進行歷史課堂提問必須要充分重視。那么,怎樣運用歷史課堂中的提問來提高教學效率呢?下面,我就根據(jù)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課堂提問的角度要新穎
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這些方面的素養(yǎng)。這是學生學習和未來適應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滲透,才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提問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要注意摒棄單純的“知識本位”的局限性,從多角度進行,提問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去關注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構建符合學生自身認知的知識體系;同時,提問的方法也要注意靈活性、新穎性,注意課堂提問的切入點;在問題的設計中要關注其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性,立足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過程與方法的體驗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引導來設計提問的角度,這樣的問題會給學生新鮮感和趣味性。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這課內容的教學時,如果單純按照知識點去設計問題,學生會覺得枯燥,這時就可以拋開知識層面來設計問題:在美國作家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漢朝的蔡倫被排在了第七位,遠遠比大家熟悉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達爾文等排名靠前,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激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有利于學生深度思考問題。
二、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分層質疑
新頒布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了初中歷史課程的性質,它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所以初中歷史學科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從現(xiàn)實來看,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學習習慣、知識積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才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而當前初中教學中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教學,學生的人數(shù)基本上在四五十人以上,差異是現(xiàn)實。所以教師在設問時要面對學生的學情,重視問題的層次性,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提問對象,使每一名學生都有參與問題思考、探究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要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盡量做到“等一等”,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對問題的全面思考中,提升回答問題的質量,特別是要摒棄唯知識論的錯誤觀念,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不能只局限于少數(shù)優(yōu)等生,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來鞏固所學,提升歷史素養(yǎng),也能夠體驗到歷史學習的快樂,這樣才能提升全體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秦王掃六合》一課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我直接提問“秦王先后滅掉了哪些國家統(tǒng)一了全國”,對學困生和中等生提問“秦王統(tǒng)一六國后,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哪些”,對中等生提問“你怎樣評價焚書坑儒”,而對優(yōu)等生則可以讓其探究“如何全面解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這樣分層次的問題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思考的任務,使他們在思考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收獲,這對于班級歷史學科良好氛圍的構建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應用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
學生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基礎就是扎實的基礎知識,這既需要強化學生重視基礎知識記憶,也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記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其中,課堂提問就是常用的較為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的方法。具體到實際教學中,可以這樣來應用提問:
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教材,提煉核心知識和重點知識,建立記憶的初步基礎。在學生聽課環(huán)節(jié),針對初中教材知識呈現(xiàn)的零散性、孤立性,教師要設置有利于學生整合知識的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并且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會方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記憶,從而提升學生記憶的準確度,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死記硬背層面,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記憶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最后就是在鞏固所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設計多樣化的問題來考查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這既能夠使學生鞏固所學,且多角度思考問題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