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
摘要:目的:分析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對血糖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案號單數(shù)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多樣性護理,對比兩組血糖水平和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配合多樣化護理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時降低BMI,提升護理質(zhì)量,實現(xiàn)疾病綜合控制。
關鍵詞:多樣性護理;糖尿病;效果;血糖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在發(fā)病后機體呈現(xiàn)出高血糖的特征,長期不進行控制會導致各組織的慢性損害和功能障礙,對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該病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規(guī)范化的護理干預也十分必要。多樣性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結合疾病特征制定藥物、飲食、心理等不同的護理計劃,提升護理質(zhì)量[1]。本研究對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對血糖水平的影響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病案號單數(shù)為對照組,雙號為觀察組,每組62例。對照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44~66歲,平均(55.12±3.45)歲;觀察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43~66歲,平均(54.87±3.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開展簡單的健康教育,定期分發(fā)藥物。(2)觀察組給予多樣化護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開展健康知識講解,介紹糖尿病誘因、治療方法、護理流程,講解疾病的注意事項,使其樹立積極健康治療的觀念;藥物治療期間結合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日常飲食需要低鹽、低脂,加強纖維的攝入,定期開展飲食講座,將一些食物模具發(fā)放給患者,給予科學的飲食指導,保證飲食的合理搭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方案,可選擇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方式,保持運動的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需要在家屬、醫(yī)生的陪同下進行,對膝關節(jié)等進行保護;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藥物控制治療,因此需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其參與社會和社交活動,多組織患者之間溝通交流,引導患者進行傾訴,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糖水平和護理效果,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護理效果通過BMI指標和生活質(zhì)量(SF-36)評分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表達方式為(±s),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表達方式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以血糖異常為主要特征。一旦發(fā)病,需要長時間接受藥物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運動、心理等對于血糖的控制也十分關鍵。多樣化護理要注意對病因的宣傳教育,使患者可以充分了解疾病知識,重視治療;在護理中加入飲食和運動等措施,制定獨特的飲食計劃,配合規(guī)范的運動方案,使血糖控制得更加理想;在護理中加入心理干預,使患者可以保持穩(wěn)定的心理和情緒,降低自身的心理負擔,重拾生活的信心,并且通過相應的疾病交流群,使患者可以更加積極地面對疾病,提升綜合控制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糖尿病患者配合多樣化護理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BMI,提升護理質(zhì)量,實現(xiàn)疾病綜合控制。
參考文獻
[1]趙穎.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