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林 劉晶亮 荀曉 王艷輝
摘要:目的:對比跨傷椎固定、經(jīng)傷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的價值。方法:采用回顧性方式將2016年3月~2020年3月88例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手術的患者納入研究,遵從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43例,行跨傷椎固定)和觀察組(45例,行經(jīng)傷椎固定)。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耗時較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較少,術后傷椎壓縮率較低,后凸Cobb角較小,P<0.05。結論: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與跨傷椎固定相比,經(jīng)傷椎固定在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傷椎壓縮率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
關鍵詞:胸腰段脊柱骨折;跨傷椎固定;經(jīng)傷椎固定;術后傷椎壓縮率
胸腰段脊柱骨折屬于骨折常見類型,經(jīng)手術治療后可恢復,但手術種類繁多且各術式之間有明顯特點,所以治療效果也存在明顯差異[1]。為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跨傷椎固定、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的價值,特進行此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方式將2016年3月~2020年3月88例于我院行胸腰段脊柱骨折手術的患者納入研究,遵從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女為21例、22例;年齡24~60歲,平均(46.66±8.78)歲。觀察組男、女為25例、20例;年齡23~60歲,平均(46.74±8.6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經(jīng)傷椎固定:全麻,取俯臥位,腹部懸空,作縱切口,剝離椎旁肌,暴露脊柱結構,在雙側椎弓根置入短椎弓根螺釘(2根),置入預彎鈦棒,擰緊傷椎螺帽,椎體終板嚴重側縱向撐開,擰緊單側螺帽;若患者合并脊髓損傷,復位后采用復位棒將未復位骨塊推送椎體內(nèi),連接棒橫向放置在橫突、椎間小關節(jié)間;減壓,后在傷椎上下椎間孔連線前做10 mm骨槽為植骨床,植骨,固定,術畢。對照組跨傷椎固定:麻醉、體位、手術入路同上。將4枚椎弓根螺釘分別置入,置入鈦棒,擰緊螺帽,撐開后矯正凸畸形,擰緊對側螺帽,固定,術畢。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耗時、術后引流量、傷椎壓縮率、后凸Cobb角。
1.4 統(tǒng)計學內(nèi)容
采用SPSS22.0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分析,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耗時較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較少,術后傷椎壓縮率較低,后凸Cobb角較小,P<0.05。見表1。
3討論
胸腰段脊柱解剖結構復雜,在暴力因素作用下極易骨折,且絕大多數(shù)患者合并存在傷椎周圍韌帶、脊髓損傷,以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無形中會明顯增加治療難度[2]。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致使外科手術成為目前臨床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可以在解除神經(jīng)、脊髓壓迫的同時避免損傷加重,而跨傷椎固定和經(jīng)傷椎固定是術中常用的兩種內(nèi)固定方法,但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
跨傷椎固定治療借助4根椎弓根釘進行,具有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可在復位的同時進行固定,但遠期效果不佳,而且治療期間還會受懸掛效應的影響,導致患者穩(wěn)定性差。同時在修復韌帶以及椎間盤等部位時,跨傷椎固定效果較差,所以部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經(jīng)傷椎固定僅置入2根短釘固定,而傷椎部位復位效果較佳,且能有效提高固定節(jié)段穩(wěn)固性,同時所用的短釘還便于脊柱軸向的壓縮和旋轉,進而在降低鈦棒應力負荷的同時增強脊柱穩(wěn)定性[3]。
本研究結果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耗時較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較少,術后傷椎壓縮率較低,后凸Cobb角較小,證實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經(jīng)傷椎固定的應用價值,提示經(jīng)傷椎固定治療更具優(yōu)勢,更有利于患者傷椎解剖的恢復,同時還可有效提升傷椎抗旋轉能力,所以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少。
參考文獻
[1]王榮生.經(jīng)傷椎固定與跨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比較[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18,46(3):83-86,100.
[2]苗吉顯.跨傷椎固定和經(jīng)傷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