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嫣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提升小學德育實效性,對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小學教師,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要充分解讀"德育"內涵,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滲透德育相關內容的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社會以及世界,實現(xiàn)德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德育;可行性策略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社會各界人士不再只關注小學生的成績和技能,對于學生的三觀以及思想道德品質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師要注意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加強滲透德育相關內容的意識,從心理、思想等多個角度,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獲得全面提升。下文具體分析了目前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對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做出探究,希望可以幫助廣大小學教師,提升德育手段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健全人格,實現(xiàn)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1.教育理念陳舊
在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以前,應試教育是我國教育界的主旋律,教師和家長,只將目光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日常對于學生的督促也只將精力放在與提升成績相關的內容上,并且對于學生的評價,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參考依據(jù)。雖然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與我國的教育實際情況更相符,但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校、教師和家長應提升對德育的重視程度,才能培養(yǎng)更多符合現(xiàn)代化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2.德育流于形式
我國大多數(shù)學校屬于事業(yè)編制,而事業(yè)編制性質的學校對教育政策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因此,我國相關部門要求教育機構必須認真落實德育工作。德育成效無法通過具體形式進行表現(xiàn),導致很多學校領導仍舊將智力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德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成為空談。部分學校領導為應對上級檢查,要求教師、學生"裝裝樣子",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無法收獲理想德育效果,素質教育理念未能得到有效落實。
3.德育手段生硬
很多教師仍舊堅持傳統(tǒng)教育理念,開展德育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說教,由于德育手段生硬,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抵觸心理,無法得到理想的德育成效。教師應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實際學情、心理狀況等進行深度了解,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恰當?shù)姆绞介_展德育工作,才能收獲預期的德育效果。并且,落實德育工作,班主任應堅持"知行合一"理念,讓說教與實踐有機融合,才能促進學生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性策略
1.為人師表,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小學是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總和素養(yǎng)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不僅需要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導,更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為更好落實德育工作,首先,教師需要提升自身修養(yǎng),只有自身具備高尚情操,才能落實"以德為本,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從心開始,將"言傳"和"身教"相結合,以此達到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目的。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將小學生需要遵守的日常規(guī)范作為對自身的約束條例,這樣在管理學生時,學生才會"心服口服",收獲預期德育效果。
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都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寵愛,即使是過分的要求,通常也會得到滿足。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學生勞動意識差,臟亂差的教室沒有任何學生會主動打掃。為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筆者每天在課前到教師內進行值日,將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過了沒多久,就有學生注意到筆者的行為,開始下意識模仿,見到教室內的垃圾,主動撿起,并且自發(fā)組織打掃教室衛(wèi)生。對于勞動意識提升的學生,筆者會及時提出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班級內的學生都形成了愛護班級衛(wèi)生的習慣,教室的地面鮮少出現(xiàn)垃圾。通過這件小事,筆者深刻意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為人師表,教師要發(fā)揮自身模范帶頭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生愛護衛(wèi)生的意識。
2.改革理念,提升學生德育意識
為順應時代發(fā)展,我國應試教育理念發(fā)生轉變,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但由于很多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沒有發(fā)生轉變,仍舊將考試成績當做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導致德育工作很難落到實處。為提升德育成效,教師要對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進行更新,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開展,對于每一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從而在提升學生思想品德方面投入精力。
教師可以閱讀與德育教育相關的書籍,與德育工作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交流,提升自身德育水平。并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提高滲透德育內容的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科學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以德育為主題的班會,班會中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還要注重總結學生的日常言行舉止,對于班級內的好人好事進行通報表揚,可在潛移默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形成良性影響,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德育意識,進而收獲理想德育成效。
3.關愛學生,提升德育工作成效
現(xiàn)代社會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學生受到多種文化的沖擊,思維變得復雜化,因此,想要收獲理想德育成效,單純依靠說教的手段是無法實現(xiàn)的。教師應深度探究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心理狀態(tài),關愛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針對性開展德育工作,才能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當出現(xiàn)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應避免批評和懲罰學生,避免傷害學生自尊心,或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抵觸心理。首先應該探究學生出錯的原因,再加以指正和引導。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開展德育工作,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探聽學生心聲,挖掘學生潛力,幫助學生提升不足之處,讓學生可以在充滿的愛與理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可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善待他人的意識,促進學生思想得到品質得到良性發(fā)展。
結語
總之,小學時期是學生人生中的黃金時期,提升德育工作實效性,可促織學生形成正確且科學的價值感和思想道德品質。學生的道德品質都是從無到有的,因此,開展德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提升德育手段實效性,循序漸進開展德育工作,才能順利實現(xiàn)德育目標,讓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可以獲得良好發(fā)展,為建設祖國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鄧東華.立德育人,把握教育本質——小學德育教育策略解析[J].知識文庫,2021(12):45-46.
[2]馬彪.植根課堂立德樹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1(4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