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是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目前,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使他們受到社會各層的普遍關注,針對這一問題,很多高職院校都積極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到大學生活當中,但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上大學是一段充滿壓力的時期。 除了學業(yè)壓力之外,一些學生還必須應對與他們的原生家庭分離和自身個性所帶來的一些壓力,而一些學生不得不承擔大量的工作和家庭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大學生經歷了心理健康和物質使用問題的首次發(fā)病或癥狀的惡化。 考慮到大學生的獨特性,有必要列出在與這一人群打交道時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在這篇文章中,首先描述了在大學生中精神和物質使用問題的流行和評估當前精神病理學發(fā)病年齡的意義。 然后總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持久性及其影響因素。 最后,概述了治療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如將父母納入治療的重要性,與其他提供者的溝通,以及使用技術來增加依從性。 結論是,通過熟悉大學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和環(huán)境所特有的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好地為在校大學生服務。
一、當?shù)卮髮W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以及成因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成因
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中非常普遍。 這可能是因為上大學對許多成長與傳統(tǒng)的和非傳統(tǒng)家庭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期。 學生們在高中畢業(yè)后就開始上大學,他們中大多數(shù)都是年輕,依靠父母的經濟支持,不工作,也不做兼職。 因此,除了與學業(yè)負荷相關的壓力外,這些學生可能在尚未掌握成年技能;擁有成熟認知的情況下,承擔更多成年人的責任。 例如,許多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可能第一次面臨潛在的壓力經歷,包括工作,或有不同文化,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和室友,以及不同信仰的室友。 這些都可能在長久地相處中產生一些問題。除了學術要求。 在這些情況下,許多大學生可能經歷了精神健康和物質使用問題的持續(xù)、惡化或首次發(fā)作,而沒有接受或接受了不適當?shù)闹委煛?隨著對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認識和更多精神藥物的使用,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年輕人進入大學的人數(shù)顯著增加。 例如,在一項對274家機構的調查中,約80%的咨詢報告稱,在過去5年里,包括學習障礙、自殘事件、飲食失調甚至性侵犯在內的“嚴重”心理問題有所增加。 因此,對咨詢和專門服務的需求增加了[1]。 但是,需求的增加并不總是與工作人員的增加相對應。在當今大多數(shù)人都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必須認真的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尤其如此,由于他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缺乏經驗,常常會因壓力,勞累,疲勞甚至更嚴重的精神疾病發(fā)作而導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實際上,有高達75%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生在面對自身心理問題時不尋求幫助以解決他們的病痛。盡管校園心理咨詢旨在為大學生和年輕人提供有關維持良好心理健康和識別心理健康問題的高質量信息,但它并不替代合格的心理健康專家的專業(yè)建議[2]。在開始使用該資源之前,應考慮進行此心理健康評估。以下是已知會影響大學生的一些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二)高職院校學生主要心理問題
抑郁:雖然校園學習生活忙碌的大學生會很容易將抑郁癥錯誤理解為學校引起的壓力,但抑郁癥傾向當然是更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癥狀。2012年的一項研究報告說,有44%的大學生有一種或多種抑郁癥狀。這一驚人的數(shù)據(jù)表明,幾乎有一半的大學生存在抑郁癥,如果沒有適當?shù)妮o導來幫助他們確定抑郁癥的根源并排解,可能會導致更復雜的心理健康問題[3]。
焦慮:毋庸置疑,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會感到某種程度的焦慮。復雜的學習任務,考試和兼職工作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焦慮,然后可能會升級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或障礙。感到焦慮狀況逐漸好轉的學生應該安排一些時間與輔導員或心理教師交談,以查明焦慮的根源并找出解決方案。
躁郁癥:這是一種主要的心理健康疾病,通常表現(xiàn)為極度的抑郁發(fā)作,隨后出現(xiàn)躁狂活動。面對許多大學生面臨的壓力和工作量,隨著情緒波動,很容易消除躁郁癥的癥狀。據(jù)相關報告稱,足夠嚴重的情緒波動會干擾一個人的功能,可能與潛在的雙相情感障礙有關。年輕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波動會給他們的個人或學術生活帶來麻煩,應立即尋求心理健康專家的輔導。
二、針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由上文已經得知了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以及成因,更好的使學生排解個人心理問題關乎到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與學習生活,若要排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單靠校園心理咨詢室是遠不足夠的。還需要學生自身進行一些有效活動。
身體活動:身體活動會在我們的大腦中釋放稱為“內啡肽”的“快樂化學物質”,可以在平衡我們的思想和身體對壓力和焦慮的負面反應方面產生影響。學校方面可以經常性的組織體育鍛煉增強學生自信心,增強其清晰思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和激發(fā)他人做同樣事情的能力。
睡眠和飲食變化:飲食或睡眠習慣的重大變化也可能導致大學生的壓力或焦慮水平升高。持續(xù)熬夜學習考試或完成任務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睡眠剝奪,這可能導致學習成績差或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糟糕的是,睡眠不足和飲食不良經常并存。飲食的劇烈變化也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學校應該根據(jù)這些問題為在校學生提出一套更為科學的作息安排表,并加強落實。
放松練習:無論學生變得有多緊張或焦慮,都應始終依靠一些東西來積極放松。也就是說,許多學生可能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以放松身心。盡管如此,仍有幾項快速而輕松的放松練習可供大部分學生選擇。每天適度安排休息時間,冥想,甚至挑選舒適的衣服,都可以大大減輕全天的焦慮感。學??梢詾閷W生的休閑方式提供一定的空間,使學生能在感到壓力時得到較好的環(huán)境放松身心。
三、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素質教育中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研究當代學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干擾因素,并總結出一套適合為學生帶來健康心理教育滋養(yǎng)的教育模式是十分緊迫的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思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江叢刊.2018,(36).222,224.
[2]曹建平.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維立體模式的構建[J].理論界,2005,(12).124-125.
[3]劉珊珊.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4,(8).2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