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雪梅
摘 要:在中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修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習修辭知識,不僅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還能夠夯實他們的語文功底,為后續(xù)更高難度的課程學習打好基礎。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中學階段的修辭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本篇文章通過分析修辭教學的組成內(nèi)容與實際價值,結合筆者自身經(jīng)驗,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 修辭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33
修辭手法在語文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極大幫助,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修辭手法的運用技巧,逐步對不同的修辭形成獨特的見解和感悟,進而深切感悟到語言表達的魅力美和意境感,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向。同時,中學語文教師還應當從實踐應用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對修辭教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進行設計和優(yōu)化,幫助學生在掌握修辭應用技巧的前提下,提高其語文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修辭知識的組成
在中學語文課程中,修辭方法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讓語言文字變得更加生動、靈活,進一步突出寫作意境,同時還可以更加準確傳遞作者的情感,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常情況下,修辭方法大致可被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兩種。其中,積極修辭法指的是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學生需要對某種事物和情境進行有效的刻畫,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真實生動,給讀者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有關于積極修辭的部分,應當重點關注文字提煉、句子斟酌以及思想把握。而消極修辭法更加注重語言表達方式的規(guī)范性,以及詞語運用的精準性。
相比較而言,消極修辭法更加言簡意賅,能夠一針見血點明主題,幫助讀者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整體而言,中學階段的語文修辭知識主要圍繞積極修辭法與消極修辭法展開。教育者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通過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來設置不同主題的訓練方法,在課堂中嘗試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修辭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修辭本身是一種雙向性的言語行為,學生在表達內(nèi)心想法時,需要通過適當?shù)恼Z言修飾來幫助對方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有修辭方法的點綴,進而營造出符合主題的內(nèi)涵意境,使得文字本身更具吸引力。在中學語文課程中開展修辭教學,一方面可以營造出更具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在課程中,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理解文章脈絡,在閱讀和表達的過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充分感受到文字所呈現(xiàn)出的無限魅力。
三、中學語文修辭的教學策略
1.指導學生解讀文本
指導學生解讀文本,是中學語文教師開展修辭知識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學生與多樣修辭手法接觸的直接途徑。就目前來看,許多中學語文教師都忽視了修辭教學的開展意義,沒有正確認識到修辭知識與閱讀教學之間存在的并列關系。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出修辭教學的實質(zhì)價值,中學語文教師應當利用好閱讀課堂來滲透修辭教學,引導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規(guī)劃思路,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修辭能力。
例如,課文《故都的秋》作為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充分體現(xiàn)出了自然界的客觀色彩和作者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了“秋中有情,情中有秋”的意境。因此,筆者在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時,會著重強調(diào)作者“懷念故都”的情感,并且對與其相關的修辭內(nèi)容進行語言上的處理,以此來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閱讀課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將南國之秋河北國之秋進行對比,以此來突出自己對北國之秋的熱愛。這些語言充分體現(xiàn)了老舍先生的內(nèi)心想法,修辭手法也發(fā)揮了極大作用,你們能夠找出其中的修辭嗎?”此時,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對文本內(nèi)容展開了深度閱讀和探究,如有的學生在閱讀《故都的秋》第十三段時,是這樣回答的:“這里運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這一手法充分對比了北方和南方的秋天,并且還從不同角度來突出北方秋天悲涼的特點?!比绱耍谶@個文本解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思維得以開拓,他們不僅結合文本內(nèi)容來找出了類似的運用方法,而且還深度感知了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有效體現(xiàn)出了修辭教學的實質(zhì)價值。
2.引導學生體會文本
修辭手法的作用增強了語言的表達魅力,提升文章的觀賞性。修辭手法的使用讓文章有了一種獨特的“味道”。在中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修辭不僅能夠起到修飾語言的作用,還能夠成為構建語境的輔助工具,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主動感知和體會,促進他們對修辭手法形成立體的認知。
以《荷塘月色》為例,作者清新雋永的文風值得學生細細體味,尤其文章中對于荷塘景觀的描寫極盡修飾。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對修辭手法的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荷塘月色的畫面,并將文章朗誦出來。接著通過設問來引出學習任務:“大家在聽的過程中仔細的體味其中的畫面,并結合聽后的感受將文章中的修辭句式標注出來。同學間可以探討這樣的修辭手法妙在何處,是否可以替換?!?/p>
在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學生帶著目的對文章展開了深入的探究,先找出了自己認為語言優(yōu)美且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然后學生們討論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作者將相互挨著的葉子比喻為波痕,寫出了荷葉的茂密;如擬人,裊娜、羞澀都是形容人的神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花的美感;如通感,用縷縷清香通感歌聲,寫出了荷花的若隱若現(xiàn)之美。這些修辭手法使文章語境優(yōu)美且充滿詩意與生機。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分析“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上奏著的名曲”一句,學生會認為作者運用了通感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溫和,也寫出了光和影的和諧,表達了對月光的喜愛。
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富有意境的畫面,然后結合氛圍營造和學生的自主思考,引導其分析文本中的修辭手法,并進行細細品味,這不僅提高了他們對修辭手法的應用意識,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3.組織學生分項訓練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難度系數(shù)也逐漸增大。學生往往很容易對修辭手法形成模糊或錯誤的認知,這不僅不利于他們修辭能力的提高,也無法幫助他們構建起清晰的修辭認知體系。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設計分項訓練來鍛煉學生對修辭的實踐操作能力,推動學生的修辭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囚綠記》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對修辭的應用意識,筆者會通過設計分項訓練來引導學生對課文文本進行多重分析。如《囚綠記》全文將“綠”擬人化,寫出了常春藤的“綠”的朝氣、執(zhí)著與向陽的精神及其堅貞不屈的性格。這種描寫手法讓文章融入了詩的韻味,又富有強烈的象征意味。
教師在講述這篇文章時,要引導學生仔細探究文中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分析擬人的修辭手法與比喻修辭手法之間的異同。學生找出了文中比喻、擬人等語句,如“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在引導學生分類尋找修辭案例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帶著自己對修辭手法的理解投入其中。同時,他們的修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綜上,有效的修辭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技能。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發(fā)揮修辭教學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價值,以多樣的修辭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進而促進他們修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