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春
摘 要:技術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fā)達的重要基石。隨著我國現(xiàn)代科技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學生的信息技水平也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F(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的有效工具,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很多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就高中信息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展開有效探究。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6-0032-02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現(xiàn)代教育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而是拓展到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等多方面。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注重預習環(huán)節(jié),建立預習合作學習機制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不同于小學和初中,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吸收和消化知識時,經(jīng)常會由于知識本身的抽象性而產(chǎn)生理解方面的偏差。為了盡量減少甚至杜絕這種狀況出現(xiàn),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教學工作開始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1]。
例如,在教學C語言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需明白C語言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尤其是對于一些信息技術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而言,在正式開展教學前,教師如果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師就可以依托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預習任務。比如,C語言第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了解C語言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C語言在時代變遷中的演進過程及現(xiàn)如今C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于高中生而言,這些知識都是理論性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需要進行簡單的預習就能夠掌握。因此,教師只需將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以學習任務的形式發(fā)布在班級群中,要求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帶領組員共同預習即可。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很難判斷學生是否有認真預習的,但是如今,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比如,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投放一些與C語言基礎知識相關的填空題,讓學生作答,或者讓學生在課堂上為其他同學講解一些和C語言有關的小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這樣的教學方法只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內容。由于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在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交流時,就能夠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以預習任務為主,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一些小組合作的練習性內容,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如果小組內部每名成員都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就說明其預習是有效的,教師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取得顯著的效果。
二、依托現(xiàn)代科技,建立網(wǎng)絡合作學習小組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已經(jīng)成為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調整教學方法,及時依托現(xiàn)代科技,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比如,教師可以依托信息技術成立網(wǎng)絡合作學習小組。
例如,在教學Excel函數(shù)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講解了很多Excel的操作技巧,綜合考慮本節(jié)課的學習難度,經(jīng)過有效的教學檢測發(fā)現(xiàn),學生確實學會了一部分的操作技巧,但是由于Excel的操作難度較大,學生需要記憶的函數(shù)知識也比較多,當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后,一部分學生忘記了正確的操作步驟,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證。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學生完成復習任務。比如,在教學完Excel函數(shù)的相關內容后,教師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記得函數(shù)操作中的第一個步驟,有些學生記得函數(shù)操作中的第二個步驟?;谝陨线@種情況,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或許能夠在和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回憶起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完成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诖?,教師可以在教學完本節(jié)課的知識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后練習,讓學生回家后自覺重復練習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操作技巧。學生如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遺忘知識點的情況,就可以利用現(xiàn)代通信技術和其他同學取得聯(lián)系,如通過QQ、微信聊天等方式來互相分享自己總結的學習經(jīng)驗,將不同同學記錄的課堂筆記整合起來,從而得到一份比較完整的操作指南[2]。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網(wǎng)絡上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在進行課后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向小組內部的成員請教。如果小組內部剛好有同學知道問題的答案,學生就可以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不需要再去請教教師。學生如果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了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小組內部無法解決時,也可利用通信設備及時聯(lián)系教師,讓教師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課后輔導壓力,還有效利用了現(xiàn)代通信技術,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影響下,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識的學習,鞏固課堂所學內容。
三、設置合作環(huán)節(jié),課堂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無論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越來越看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不僅包括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技能的掌握,還包括學生個人的學習和探索能力。如今,科技高速發(fā)展,很多高精尖技術都還在進一步研發(fā)的過程中,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只是信息技術的一些基礎方法論和基本技能。學生如果日后踏入社會從事信息技術方面的工作,可能會遇到更多的難題。為了幫助學生提前適應這樣的情況,教師首先要在高中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在日常學習中遇到任何高難度的問題都能夠鼓足勇氣利用個人的專業(yè)技能,積極加以解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