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琳
隨著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代理成本作為公司制度的產物逐漸被重視。本文基于代理成本理論,將資本結構與代理成本相結合,通過分析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產生的代理成本,指出資本結構決策對代理成本的影響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為上市公司優(yōu)化資本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 、權益資本產生的代理成本
在現(xiàn)代企業(yè)中,由于所有權和控制權兩權分離,所有者和經營者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標產生差異。此時,經營者將在不考慮股東利益的情況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權益資本下的代理成本主要包括股東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成本、經營者的自我約束成本和剩余損失組成,通常由以下行為產生:
(一)經營者的努力程度
由于經營者通常只持有公司的少量股份,或者并不持有股份,所得收益僅為固定薪酬。無論經營者如何努力工作,并努力提高業(yè)務績效,只能享受少量收益,絕大部分收益為股東享用。因此,經營者對提高公司業(yè)績的工作熱情十分有限,但與此同時,經營者可通過增加在職消費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獲得以此帶來的全部收益,因此他們往往對提高薪水、增設辦公設備等非生產性活動卻分外熱情,這與股東的利益訴求相悖,一些監(jiān)督和約束性質的代理成本自然產生。
(二)股利支付與規(guī)模擴張
在考慮股利支付時,與股東不同的是,經營者更傾向于支付更少的股利,以使更多的現(xiàn)金流留在企業(yè)。一方面,這樣可以使經營者在資金使用更為自由,另一方面,這部分閑置資金可以用來增加投資,擴大公司規(guī)模。公司規(guī)模的擴大不僅可以為經營者創(chuàng)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也能為其帶來更豐厚的收入。但是從股東的角度來說,雙方信息不對稱,如果公司的閑置資金不進行股利分配,而是被大量投資于利益較少的業(yè)務,縱使公司規(guī)模擴大,其作為所有者的利益也在受到侵害。
(三)經營者的風險偏好
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fā),雖然公司運營的大部分風險由最終所有者股東承擔,但是股東可以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而經營者為了避免重大投資失誤后被追責,保住自己的職位,往往會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方案。即使是那些身負業(yè)績考核的經營者,在達到薪酬標準設定的業(yè)績指標后,也會失去前進動力,避免冒險,謹慎行事,選擇相對保守的投資方案?;陲L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這種低風險偏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損害所有者的利益。
二、債務資本產生的代理成本
作為公司所有者,股東通常依靠股利分配取得收益,關心公司的盈利與分紅情況,而債權人的訴求主要是公司按期足額償還債款,關心的是公司整體的償債能力。債務資本產生的代理成本通常指的是因債務對企業(yè)投資決策影響所引起的利益損失的機會成本。債務資本的代理成本通常由以下幾種方式產生:
(一)資產替代行為
資產替代本質上是指股東剝奪債權人財富的行為,是債券融資產生的主要代理問題。債券融資作為一種重要的籌集資金的方式,常常被用來為重大項目籌集大額資金。在使用債務資本進行投資時,股東往往會選擇資本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進行資本投資,因為一旦項目成功,股東將獲得額外收益,即便項目失敗,股東只需承擔出資范圍內的有限責任,超出出資范圍的責任和損失將由債權人來承擔。公司獲得的債務投資越大,資金替代的行為就越頻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債權人往往會被資金的使用加以限制,比如禁止投資高風險項目。這樣一來,貸款成本增加,放棄高收益項目帶來的機會成本隨之產生,即債務資本下的代理成本。
(二)監(jiān)督與保證
在通過債券籌集到資金后,債權人的地位就變得分外被動。因為一旦發(fā)現(xiàn)有機會支付更高股利,股東將會罔顧債權人的利益,削減項目投資以支付股利,變相造成債券價值下降。與此同時,股東為了投資更多項目,持續(xù)通過發(fā)行債券進行融資,因為市場資金有限,勢必會對存量債券的價格造成影響,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更極端的情況時,股東通過變賣資產來支付股利,造成公司流動比率下降,償債能力削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債權人的利益。而為了避免股東這種行為對債權人利益的侵害,債權人往往要求公司必須在市場上公開項目相關信息及財務報表,并對其日常的審計活動進行監(jiān)督和評估,由此產生的保證成本正是代理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資金投入不足
當企業(yè)自身債務過高時,股東往往不會以項目凈現(xiàn)值大于零作為選擇標準,因為如果放棄投資,至多損失的是自己的注冊資本,但是選擇該項投資后,獲得的收益將會直接用于償還債務,對股東毫無益處。只有當項目凈現(xiàn)值超過債務時,股東為了獲得股利分紅才會去選擇該項目。當公司身陷財務困境時,這項矛盾會更加凸顯。債權人希望企業(yè)投資所有凈現(xiàn)值大于零的項目以償還債務,股東則認為此時投資風險全部轉移到自己身上,利潤則由債權人獲取,這項投資是不值得的。由此,股東和債權人的相互博弈之下,投資不足問題產生。
三、資本結構決策對代理成本的影響
(一)債務融資與代理成本
1.債務約束作用
債務資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營者過度投資和消費,起到約束作用。根據Jensen的“自由現(xiàn)金流量假說”,當企業(yè)擁有大量閑置資金時,經營者往往會選擇將資金投入規(guī)模擴張,而不是像股東所期待的那樣投資于高收益項目或者是支付股利。債務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約束這種過度投資行為,原因是引入負債后,按期支付的本息會減少自由現(xiàn)金流量在企業(yè)的流動,縮小經營者可支配現(xiàn)金的空間。更極端地來說,如果企業(yè)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債權人有權將企業(yè)控制權轉移給自身,這進一步約束了經營者過度投資和非生產性消費,降低了企業(yè)的代理成本。
2.債務相機控制作用
在高負債企業(yè)控制權面臨轉移的威脅下,經營者會更努力工作,這樣就降低了監(jiān)督和保證的代理成本。相機控制轉移指的是通過公司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所有權的爭奪,企業(yè)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會轉移到那些最有積極性搞好企業(yè)的人。在一些高負債企業(yè),由于債務資本必須按期償還,一旦無法償還,債權人有權對企業(yè)進行破產清算或重組,此時企業(yè)控制權就轉移給了債權人,而這種情況顯然是經營者不愿意見到的。為了避免企業(yè)破產重組導致自己丟掉職位,經營者會努力提高業(yè)績,自我約束,這也間接起到降低股權代理成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