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素娟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門實踐內容豐富的學科,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要重視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學科的四大核心要素之一的地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學生地理實踐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是高中地理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高中地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通過開放式、探究式的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實驗教學;實踐力培養(yǎng)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地理知識中的名詞概念容易教,但是涉及具體原理以及應用就會很難講,因為許多地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即使配合課本上的圖片學生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實驗教學,通過直觀的現(xiàn)象展示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對地理現(xiàn)象印象深刻,再通過實驗后的思考與總結,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本文就是從地理實驗教學的角度探討如何通過課堂的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為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經(jīng)驗借鑒。
一、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第一,地理學習要求高,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地理學科要求學生既要像學習語文一樣重視知識點的積累以及知識框架的構建,又要像學習數(shù)學一樣對知識的應用上心,學習要求高。再加上分值低,因此有些學生不愿意多花心思去學習,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很多學生覺得地理學習難度大。地理學科在高中是屬于文科的,但是在高等教育的分類上是屬于理科的,說明在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理科性質還是有的,具體表現(xiàn)在諸多計算問題上,如晝夜長短、等高線的變化以及時差問題等,涉及大量的邏輯運算問題,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文科學生自然感覺難度大,不容易學習。
第三,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化。地理教學本身傾向于實驗教學,而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影響下,教師一般按照教材上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點的灌輸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自然難以找到解決思路。因此,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要把實驗教學融入地理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地理知識;教學手段上要多使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實驗演示以及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知識[1]。
二、在地理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課堂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地理實踐力,因此,實驗項目應盡可能適合學生參與。實驗材料要方便獲取,實驗本身也應當結合學生常見的地理現(xiàn)象來設計,而且實驗難度要在學生的水平之內,防止過猶不及。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地理實驗一般有動手制作類、觀察觀測類、模擬演示類、考察調查類四種,這四種實驗分別對應考查學生的不同能力。比如動手制作類可以讓學生繪制簡易地圖,繪制三圈環(huán)流圖以及等高線平面圖等。通過這些實驗,學生就能比較直觀地理解一些地理現(xiàn)象與地理名詞了。在學生比較頭疼的晝夜長短時間問題上以及太陽高度角計算問題上,讓學生自己制作模型演示,能夠比較直觀地理解問題,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計算問題,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下面我們通過兩個實驗進行舉例,這兩個實驗分別從課內以及課外平臺對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進行鍛煉。
1.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在這個實驗中,主要是讓學生能夠親眼見到地理規(guī)律的變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靈活。首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和學生布置好場地后,讓學生自己針對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問題進行實驗設計,自主選擇實驗道具,設置時間以及各種變量,對實驗過程要進行記錄。然后通過分析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再將各自的實驗結論進行匯總交流。最后教師進行總結。由此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實驗過程如下:
首先準備實驗材料:一根長度一米的棍子,粉筆,直尺一把,計時器一個,指南針一個,計算器。
實驗地點:學校空曠場地,太陽直射到的地方。
時間:當?shù)貢r間12點左右時的北京時間。
過程:首先通過手機的指南針功能,確定當?shù)氐慕?jīng)度,計算出當?shù)貢r間12點對應的北京時間。然后在此之前做好實驗器材的安放。接著采用恰當?shù)姆绞綄⒐髯又绷⒃诘孛嫔?,用指南針和直尺對陽光投射的影長和角度進行測量;記錄不同時間下旗桿的影子長度以及角度;通過不同時間下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計算可以得出一定的規(guī)律。最后在課堂上進行總結,教師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們動手做實驗,提高實踐能力[2]。
2.進行氣溫與海拔高度的對比實驗。學習地理就是研究地球上發(fā)生的各種自然地理現(xiàn)象,找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并加以應用的過程。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往往隱藏在我們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當中。而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往往僅依靠地理課本上的原理講解以及圖片示例,這樣感官刺激很低。高中生對各種事物比較好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到學校周圍的名山大川走一走,在實地考察過程中理解消化課本上所學習的知識,比如在山上可以觀察巖石種類、山體構成、植被的分層、山的形勢等,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掌握。
實驗項目要符合學生實際,比如學生不能理解海拔為什么會影響氣溫的變化,可以把海拔對氣溫的影響作為實驗項目。準備實驗材料:溫度計、海拔測量儀器,或者手機自帶的海拔測量軟件;實驗地點:學校附近高度超過1000米的大山;實驗時間:14時,溫度最高;實驗過程: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攜帶一份實驗器材,分別從不同入口爬山,每隔100米進行一次記錄,對時間、溫度、高度進行統(tǒng)計,一直爬到山頂為止。在完成實驗后,讓每組學生對本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會發(fā)現(xiàn)各組的數(shù)據(jù)都是一樣的,每隔100米的高度,氣溫的下降幅度約為0.6度。教師再對學生的結果進行總結。這樣,通過戶外實踐以及課內總結,學生的地理知識理解能力與實踐力會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戶外進行實踐活動,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做好安全提醒,活動開始前要有安全方案,保證戶外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三、結語
在地理實驗課程上,通過課內實驗與戶外實踐的結合,讓學生理解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這對學生地理知識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但是教學活動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才能達到鍛煉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鄭曉暉,張曉霞.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實踐力培養(yǎng)路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6):57-58.
[2]張曉萱.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