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晉
摘? 要:為解決當前思政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不足、可操作性低、效果不明顯的問題,文章作者提出了思政教育中的“3W模式”,即“WHO-WHICH-WHEN模式”。該模式關注“由誰來講”“從哪一個切入點開始講”“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進入價值觀的滲透”這三個核心問題,提出了具體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思政課堂教育方式。對課程思政的開展,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填補了國內(nèi)的一項研究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及實踐價值。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婚戀觀;3W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0-018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such as strong theory but insufficient practice, low operability and not obvious effec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3 W mod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mely "Who-which-when mode". This model focuses on the three core issues of "who will speak", "from which point of entry" and "from which point of time to enter the penetration of values", and puts forward a specific and operable, replicable and popular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 It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which fills a research gap in China and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Three whole education;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the o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 3 W model
一、當前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痹跁h精神的指導下,上海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zhì)要求出發(fā),樹立“課程思政”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diào)價值引領,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實現(xiàn)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1]
在“課程思政”建設方案中,以通識教育課為代表的綜合素養(yǎng)課程,承擔著重要的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和使命。通識教育要有靈魂,要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堂,其使命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然而,當前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還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沈鑫[2]等認為,新時期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難點包括“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空洞化”“教育主體由泛化而走向虛化”“轉(zhuǎn)型時期社會思潮多樣化對教育對象的沖擊影響程度加深”在內(nèi)的三個方面;有學者[3]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難點在于課程內(nèi)容的理論性與學生認知方式的感性化之間的矛盾;另有學者[3]則認為思政課上課老師面臨的最大難題,可能是學生對老師所講授的政治理論本身缺乏興趣。
為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并做了有益的嘗試:吳潛濤[4]等提出要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當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授課平臺上,多位學者從網(wǎng)絡平臺、新媒體平臺的角度進行了嘗試,如郭蕓、白琳[5],姬立玲[6],李梁[7]等均在此領域有所論述,圍繞著慕課、微課等形式展開研究。
然而這些研究尚存在著一個問題未有解決: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均是從理論架構進行討論,沒有聚集在最重要的“思想轉(zhuǎn)化”與“價值滲透”層面,對于如何將教師的價值觀轉(zhuǎn)化成學生的價值觀這一核心問題,多采取了避而不談的態(tài)度,對思政課教育的課堂效果存在著想象的成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究竟發(fā)生著什么,研究尚淺,使得整體研究的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不足。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知道,如果不關注價值觀的“轉(zhuǎn)化”與“滲透”,那么教化這個過程將無法完成。不管是采用了什么樣的課堂形式,多媒體、新媒體還是翻轉(zhuǎn)課堂,都只是平臺的差異,未能觸及到教育的本質(zhì)。
作者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講老師,對在課程上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和引領,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做了十分有益的嘗試,提出了3W模式。為解決當前思政教育中提到的上述問題,作者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探索出了“3W模式”,即“WHO-WHICH-WHEN模式”。該模式關注“由誰來講”“從哪一個切入點開始講”以及“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進入價值觀的滲透”這三個核心問題,提出了具體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思政課堂教育方式。對課程思政的開展,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填補了國內(nèi)的一項研究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及實踐價值。